峨眉紫菀
共 111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3:15
Aster veitchianus Hutch. et Drumm., in Sched. Herb. Kew, nom. nud.; Ling in Contrib. Inst. Bot. Acad. Peip. 3: 214, 1935;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305, 1969.——Aster auricutatus Franch. var. oligocephalus Ling in Sched.
多年生草本,有细长匍枝。茎直立,高6-4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被开展的长粗毛,或上部被短毛。基部叶在花期生存,长圆形或椭圆状匙形,长4-13厘米,宽1-3厘米,下渐狭,有具翅的长柄,顶端尖或近圆形,边缘有具小尖头的疏齿或近全缘;下部叶较密,与中部叶同为长圆形,较小,下部渐狭而无柄,基部有圆形抱茎的耳部,有浅齿;上部叶小,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全缘,顶端尖;全部叶质稍薄,上面被疏短毛,下面沿脉及边缘有长粗毛,无腺;中脉和3-4对侧脉在下面稍凸起,网脉显明。头状花序1-4个,有时达10余个而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梗细,长2-10厘米。总苞半球状,长6-8毫米,径8-12毫米;总苞片3层稀4层,线状披针形,尖或渐尖,外层长达4毫米,上部或全部草质,无毛,无腺,内层长达7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膜质带紫色。舌状花约40个,管部长3毫米,有微毛;舌片青紫色,长达10毫米,宽1毫米;管状花长5毫米,管部长2毫米。冠毛白色,长5毫米。瘦果狭长圆形,长达3毫米,一面有肋,被疏短毛。花期6-8月。
产于四川西部(峨眉、荥经、宝兴)。生于山坡阴湿地和溪边。海拔800-2400米。
此种显然与耳叶紫菀 (A. auriculatus Franch.) 接近,仅以基部叶在花期生存,叶下面和总苞片外面无腺为区别;头状花序常较少数,叶也较少数(茎部叶10个左右),常密集于茎基或下部。因此,峨眉紫菀可能是耳叶紫菀的一个变种。
峨眉紫菀可分为两个变型:1. 原变型 f. veitchianus, 头状花序2-4个,有时多至十余个;总苞长6-8毫米,径8-10毫米;叶疏生,上部叶线形而呈苞叶状。产于四川中部及西部(峨眉、宝兴、荥经),模式产于峨眉。2. 单头变型 f. yamatzutae (Matsuda) Ling, comb. nov. ——Aster yamatsutae Matsuda, nom. seminud.,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总苞长7-8毫米,径10-12毫米;叶密集于茎基部,中部及上部叶线形,呈苞叶状。产四川中部(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