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粗壮;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部叶匙状长圆形;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总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柱附片披针形;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李时珍说,以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得名“紫菀”。紫菀在中国分布于华北、东北及安徽北部、河南西部、陕西、甘肃南部,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及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紫菀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涝,除盐碱地外均可栽种,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粗性土不宜栽培。紫菀一般生于海拔400~2000米的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紫菀多采用根状茎繁殖。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紫菀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可做药食两用。《本草正义》中记载,紫菀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咳嗽有痰、肺痈、胸痹及小便不通等。除药用外,紫菀还可作为秋季观赏花卉,用于布置花境、花地及庭院。紫菀花的花语是机智,相传受到紫菀祝福而生的人,往往能言善道,机智过人,朋友也会对他顺从恭敬。... 更多
形态特征
茎
茎疏被粗毛;
叶
叶疏生,基生叶长圆形或椭圆状匙形,基部渐窄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边缘有具小尖头圆齿或浅齿;茎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基部渐窄或骤窄成具宽翅的柄,除顶部外有密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窄小;叶厚纸质,上面被糙毛,下面疏被粗毛,沿脉较密,侧脉6-10对;
花
头状花序径2.5-4.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径1-2.5厘米,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圆,被密毛,边缘宽膜质,带红紫色;舌状花约20,舌片蓝紫色;
果
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上部被疏粗毛:冠毛1层,污白或带红色,有多数糙毛;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生境
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
海拔
400-2000m;
物候期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Aster tataricus L. f.
中文名
紫菀(zǐ wǎn)
文献
Suppl. Pl. 373 (1782)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Asterales -菊目(jú mù)
科
Asteraceae菊科(jú kē)
属
Aster-紫菀属(zǐ wǎn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