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别示句相

轻识古籍

共 65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00:21

●二别示句相

四句者,但于四句诠义,究竟?成四句偈。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此冣妙也。然但义具四句,持说?趣菩提,文或增减,不必唯四。义若阙者,则互成谤。方成一偈。一、异、有、空、常、无常等,皆各有四句。然今经四句,人说不同。有说:取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为四句。有说:取若以色见我等为四句。有说:一切有为法等为四句。有说:但于一经之中,随取四句经文,便为四句。有说:始从如是,终至奉行,方成四句。然上诸说,皆非正义。如凡下,明正义。斯则约有无等为四句也。谓第一是有句,第二是无句,第三是亦有亦无句,第四是非有非无句。文义兼备,故云冣妙。以此四义,能通实相,?是四门。然但下,通妨先问。且一二二句,皆是四言。第三一句,独成六字。文既增减,云何成偈?故此释也。持说等者,以此四义,是万法之门。若了四义,?通万法。万法既通,岂有菩提而不证哉?文或等者,但论其义,义不在文。义必周圆,文从增减。义若等者,谓阙之成?,具之成门。成?者,谓阙无?增益?,阙有成损减?,阙非有非无成相违?,阙亦有亦无成戏论?。以有则定有,无则定无。余二例之,故成四?。何以故?法不如是故,不如法见故。斯则般若波罗蜜,犹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取也。具四句者,谓义无所阙故。有不定有,是?无之有。无不定无,是?有之无。余亦例之。随于一句之中,圆见四句之义,不堕增减等?,故成门也。何以故?法如是故,如法见故。斯则般若波罗蜜,犹如淸凉池,四面皆得入。但以人依于法,法异人乖。苟法义之所全,岂菩提而不证矣?故言受持此经,胜于施福。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