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混辨

共 57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13:35

善恶混辨

孟子以为人性善,其不善者外物诱之也。荀子以为人性恶,其善者圣人之教之也。是皆得其偏而遗其大体也。夫性者,人之所受于天以生者也,善与恶必兼有之,是故虽圣人不能无恶,虽愚人不能无善,其所受多少之间则殊矣。善至多而恶至少,则为圣人;恶至多而善至少,则为愚人;善恶相半,则为中人。圣人之恶不能胜其善,愚人之善不能胜其恶,不胜则从而亡矣。故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虽然,不学则善日消而恶日滋,学焉则恶日消而善日滋。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必曰圣人无恶,则安用学矣。必曰愚人无善,则安用教矣。譬之于田,稻梁藜莠,相与并生。善治田者,耘其藜莠而飬其稻梁,不善治田者反之;善治性者,长其善而去其恶,不善治性者反之。孟子以为仁义礼智皆出乎性者也,是岂可谓之不然乎?然不知暴慢贪惑亦出乎性也,是知稻梁之生于田,而不知藜莠之亦生于田也。荀子以为争夺残贼之心,人之所生而有也,不以师法礼义正之,则悖乱而不治,是岂可谓之不然乎?然殊不知慈爱羞愧之心亦生而有也,是知藜莠之生于田,而不知稻梁之亦生于田也。故扬子以谓人之性善恶混,混者,善恶杂处于身中之谓也,顾人择而修之何如耳。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斯理也,岂不晓然明白矣哉!如孟子之言,所谓长善者也;如荀子之言,所谓去恶者也。杨子则兼之矣。韩文公解杨子之言,以为始也混而今也善恶,亦非知杨子者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