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研堂文集卷三

共 125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2-07 13:18

潜研堂文集卷三

嘉定钱大昕

中庸说

中庸之义何也?天地之道,帝王之治,圣贤之学,皆不外乎中。中者,无过不及之名。尧之传舜曰允执其中,而舜亦以命禹。洪范九畴,天所以锡禹也。五居九畴之中,故曰建用皇极。皇极者,大中之谓也。孔子作易十翼,彖传之言中者三十三,象传之言中者三十。其言中也,曰正中,曰时中,曰大中,曰中道,曰中行,曰行中,曰刚中,曰柔中。刚柔非中也,而得中者无咎。故尝谓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子思述孔子之意而作中庸,与大易相表里。其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言其体也。曰君子而时中,言其用也。此尧舜以来传授之心法也。尧舜以来,言中不言庸,孔子之言中庸,何也?曰:说文:庸,从庚从用。庸之言用也。中者,天所命之性,而用之在人。自天言之谓之中,传曰民受天地之中是也。自人言之谓之中庸。唐虞相传,皆曰执中,而孔子申之云: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然则中庸即执中之义矣,故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无定体,而执中莫如随时。时中者,中之用也。虽然,时中惟圣者能之,而择中而执之,则人皆可勉。中之所在,善之所在也,故亦谓之择善。圣人之教人也,欲使知愚贤不肖之伦,去其过不及而归于中,故示之以从入之方,曰择乎中庸。择也者,能不能未定之词也。择之而得之,得之而固执之,久之而无时之不用其中,此之谓时中,此之谓依乎中庸矣。然则何以复言中和?曰:未发为体,巳发为用,发而中节者,合乎时者也。天有四时,顺其序谓之太和。人有七情,中其节谓之中和。中以和为用,非时则不和。故博雅训庸为和,而中庸一篇首言致中和。中和,即中庸也。以道体言之曰中和,以入道言之曰中庸,言固各有所当已。然则先儒何以训庸为常?曰:凡物之失其常者,不可以用,其可常用者,皆中道也。一人之身,其分子臣弟友,其境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位不同而各有常然之道。常然者,合乎时者也。时然后行,谓之庸德;时然后言,谓之庸言。故曰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其位者,时中之用也。在易六爻之位,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然而当其用者,三四有时而吉;失其用者,二五有时而凶,所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者也。乾之用九,戒之以天德不可为首,惧其过刚而失中也。坤之用六,戒之以永贞,惧其过柔而失中也。六十四卦不外乎时中,而乾坤特言其用,故曰易与中庸,其理一而已矣。?卦说?象、上天下泽、天极其尊、泽较地而逾卑。上下各安其位、而无觊觎之心。此守成极盛之象也。五居尊位、四阳辅之。刚中正、?帝位而不疚。具大有为之资、无自暇逸之志,宐乎利有攸往矣。而夬?之厉、圣人惕然戒之,何哉?阳健于上,阴说乎下,有将顺而无匡救,孔子所谓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若是者,虽正亦危,况未必皆正乎?兑之义主乎说,以一阴加二阳之上,二阳不能说君,而六三一阴独专之,上下相说,说且不解,上不知其眇且跛也,而委以视履之柄;下亦㤀其眇且跛也,而矜其视履之能。力少任重,穷大失居,非于覆餗之刑,即致负乘之宼,不特自诒伊戚,抑且祸及国家矣。故于彖有不咥人之戒,而于六三著咥人之凶。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