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馆文稿书后

轻识古籍

共 69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14:45

平津馆文稿书后

嘉庆十二年冬,秉华谒伯渊先生于安德使署。先生以平津馆文稿见示,皆攷正经义之文,确有依据,不为凿空之谈。如五服五章论,则从伏生而不阿郑学;龙衮黼黻元衣解疏证郑注,辩章同异,辟蚕丛而昭日星。使承学之士,知古义之隔阂难通者,在旁证诂训,博攷旧闻,涵泳而自得之,其有功于经学甚钜。秉华窃谓先生精于许、郑、孔、贾之书,而深通当世之务。其文如拟董江都上公孙丞相书、唐虞象刑论、周书罪不相及论、禹厮二渠攷序,以及课题策问,皆可见之施行。非如拘牵之士,碎义逃难,便辞巧说,安其所习,毁所不见,是末师而非往古者比也。郇卿子曰: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班孟坚曰:古文读应尔雅。曾谓不通经训,不究六书,而可以言文哉?六朝以降,言古文者,首推昌黎韩氏。然?氏苦仪礼难读,以尔雅为注虫鱼之书,束春秋三传于高阁,已开宋人游谈无根之渐。故其言曰:凡为文辞,宜略识字。略识云者,即陶泉明不求甚解之谓也。夫读古人之书而一知半解,不深探古今流别之分,而藻绘其文,以炫世而欺人,是谓无本之学,不逾时而?寂绝灭者多矣。是岂人情之有所爱憎欤?亦其学其文之未足流传,有以致之也。读先生之文,知文必源于经术,有裨于世教,旁推交通,实事求是,不依傍门戸,捃拾前人绪论,以自诩新得,博物洽闻,通达古今,洵乎其文之工,而必传于后无疑也。先生公余退食静对一编,于六经、说文、周秦诸子以及律算阴阳方技之书,皆手挍数四,择其佳者付之剞劂,以嘉惠后学,雅不欲以文辞角胜于人,而秉华以为即先生之文,可以知先生学问之纯;即学问之纯,可以知先生吏治之优。汉史之称刘子政曰:岂非直谅多闻,古之益友,其先生之谓乎?十三年正月初三日,余姚邵秉华谨跋。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