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书亭集卷第三十二

轻识古籍

共 97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04:09

曝书亭集卷第三十二

秀水 朱彝尊 锡鬯

史馆上緫裁第一书

彝尊来自田间,学无师法,一旦入著作之庭,备员纂史,受

命以来,憢憢惴惴。伏念史尚三长,而不有其一,何以克副厥任?犹幸有阁下緫率之,可以无恐。今开局逾月矣,顾未见体例颁示,窃有所陈。造门者再,未值归沐之暇,敢奏记于左右。历代之史,时事不齐,体例因之有异。班固书无丗家而有后戚,传,已不同于司马氏矣。范蔚宗书无表志,后人因取司马彪续汉书志以为志,又不同于班氏矣。盖体例本乎时宜,不相沿袭。故汉之光武,唐之孝明,宋之真宗,皆尝行封禅之礼,作史者不必效史迁而述封禅之书也。德星庆云,醴泉甘露,器车龙马,嘉禾瑞麦,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九茎之芝,不绝于丗。作史者不必效北魏、南齐而述符瑞之志也。此志之不相沿袭也。班史第古今人表,上及于皇初,欧阳子纪宰相世系,下逮于子姓,辽之游幸,金之交聘,他史无同焉者。此表之不相沿袭也。史记列传有滑稽、日者,五代有家人、义儿、伶官,宋有道学,他史无之。此传之不相沿袭也。至若皇后一也,尊之则附于帝纪,抑之则冠于臣传。公主一也,或为之传,或为之表。释老一也,或为之志,或为之传。余如天文、五行或分为二,职官、氏族或合为一。然则史盖因时而变其例矣。明三百年事有创见者,建文之逊国革除,长陵之靖难,裕陵之夺门,宜何以书?跻兴献王于庙,存之则为无统,去之则没其实,宜何以书?志河渠者,前史第载通塞利害而巳,明则必兼漕运言之,而又有江防、海防、御倭之术,宜何以书?志刑法者,前史第陈律令格式而巳,明则必兼厰衞诏狱、廷杖晰之,宜何以书。若夫志地理,则安南之郡县,朶颜之三衞,曽入图版,旋复弃之,又藩封之建置,衞所之参错,宜何以书?至于土司之承袭,顺者有勤王之举,反侧者兴征讨之师,入之地志,则不能详其事,入之官制,则不能著其人,宜何以书?凡此皆体例之当先定者也。又魏、定、黔、成、英、临淮诸国,衍圣一公,咸与明相终始,则丗家不可不立。惟是张道陵之后,腼颜受丗禄,奉朝请,于义何居?然竟置不录,难乎免于阙漏,宜何以书?此亦体例之宜审量者也。盖作史者必先定其例,发其凡,而后一代之事可无纰谬。彝尊不敏,麁举大纲。伏希阁下不遗葑菲之末而垂采焉,示之体例,俾秉笔者有典式。譬诸大匠作室,必先诲以规矩,然后引绳运斤,经营揆度,崇庳修广,始可无失尺寸也矣。惟阁下垂察,幸甚幸甚!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