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卷第七之八

轻识古籍

共 185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4 15:06

注解伤寒论卷第七之八

汉张仲景著,晋王叔和撰次,

宋成无巳注,明汪济川校正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荅?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三焦者,水榖之道路,邪在上焦,则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则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则既吐且利。以饮食不节,寒?不调,清浊相干,隂阳乖隔,遂成霍乱。轻者止曰吐利,重者挥霍撩乱,名曰霍乱。

问曰:病??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荅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也。??头痛,身疼恶寒者,本是伤寒,因邪入里,伤于脾胃,上吐下利,令为霍乱。利止里和,复更??者,还是伤寒,必汗岀而解。

伤寒其脉㣲。澁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四五日至隂。经上转入隂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㣲为亡阳。澁为亡血。伤寒脉㣲。澁则本是霍乱吐利。亡阳亡血吐利止。伤寒之邪未巳。还是伤寒。?四五日。邪传隂经之时。里虚遇邪。必作自利。本呕者。邪甚于上。又利者。邪甚于下。先霍乱。里气大虚。又伤寒之邪再传为吐利。是重虚也。故为不治。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利为虚。不利为实。欲大便而反失气。里气?也。此属阳明。便必鞕也。十三日愈者。伤寒六日。传遍三隂。三阳后六日再传经尽。则隂阳之气和。大邪之气去而愈也。

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下利后。亡津液。当便鞕。能食为胃和。必自愈。不能食者。为未和。到后经中。为复过一经。言七日后再经也。颇能食者。胃气方和。过一日当愈。不愈者。暴?。使之能食。非阳明气和也。

恶寒脉㣲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恶寒脉㣲而利者。阳虚隂胜也。利止则津液内竭。故云亡血。金匮玉凾曰。水竭则无血。与四逆汤温经。?阳。加人参。生津液。益血。霍乱头痛??。身疼痛。?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头痛发?。则邪自风寒而来。中焦为寒?相半之分。邪稍高者,居阳分,则为?,?多欲饮水者,与五苓散以散之。邪稍下者,居隂分,则为寒,寒多不用水者,与理中丸温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

白术、乾姜。

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之。人参、白术、甘草之甘,以缓脾气,调中。寒滛所胜,平以辛?、乾姜之辛,以温胃散寒。

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煑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脾虚肾气动者。脐上筑动。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术甘壅?。桂泄奔豚。是相易也。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呕家不喜甘。故去术。呕家多服生姜。以辛散之。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下多者。用术以去湿。悸加茯苓以导气。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津液不足则渇,术甘以缓之。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里虚则痛,加人参以?之。

寒者,加乾姜足前成四两半。

寒滛所胜,平以辛?。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粥一升许,㣲自温,勿?掲衣被。

胃虚则气壅腹满。甘令人中满。是去术也。附子之辛。以?阳散壅。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吐利止。里和也。身痛不休。表未解也。与桂枝汤小和之。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吐利汗岀。??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上吐下利。里虚汗岀。??恶寒。表未解也。四肢拘急。手足厥冷。阳虚隂胜也。与四逆汤。?阳退。隂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岀。下利清榖。内寒外?。脉㣲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亡津液。则小便当少。小便复利。而大汗岀。津液不禁。阳气大虚也。脉㣲为亡阳。若无外?。但内寒。下利清榖。为纯隂。此以外?为阳未绝。犹可与四逆汤救之。

吐巳下㫁。汗岀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㣲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吐巳下㫁。津液内竭。则不当汗岀。汗岀者不当厥。今汗岀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㣲欲绝者。阳气大虚。隂气独胜也。若纯与阳药。恐隂为格拒。或呕或躁。不得复入也。与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胆苦入心而通脉。胆寒?肝而和隂。引置汤药。不被格拒。内经曰。㣲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

吐利?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榖气故也。内经曰:食入于隂,长气于阳。新虚不胜榖气,是生小烦。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