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共 94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4 19:40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者道之用也,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德,时有淳醨,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朴,德用不彰,无德可称,故云不德,而淳德不散,无为化清,故云是以有德。建德下衰,功用稍著,心虽体道,迹涉有为,执德可称,故云不失。迹涉矜有,比上为粗,故云是以无德也。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知无为,而无为者,非至也。无以无为而无为者,至矣。故上德之无为,非徇无为之美,但含孕淳朴,适自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心迹俱无为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下德为之者,谓心虽无为以功用彰著,而迹涉有为,故云为之。言下德无为而有所以为,此心无为而迹有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者兼爱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见,所以为兼爱之仁,故云为之。行仁而忘仁,亦欲求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则心有为而迹无为也。且上仁称无为者,据迹欲无为而方上义尔,未可以语下德之有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者裁非之义,谓为裁非之义,故曰为之。有以裁非断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为,此心迹俱有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六纪不和,则为礼以救之,故曰为之。礼尚往来,不来非礼,行礼于彼,而彼不应,则攘臂而怒,以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夫道德仁义者,时俗夷险之名也,故道衰而德见,德衰而仁存,仁亡而义立,义丧而礼救,斯皆适时之用尔。故论礼于淳朴之代,非狂则悖,忘礼于浇醨之日,非愚则誙,若能解而更张者,当退礼而行义,退义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淳朴,则上德之无为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制礼者,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尔,用礼者,在安上理人,岂玉帛云乎哉!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识者,人之性。识也,谓在人性识之前,而制此检外之礼,虽欲应时,实丧淳朴,故云道之华。礼以救乱,所贵同和,而失礼意者,则将矜其玉帛,贵其跪拜,如此之人,故为愚昧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有为者,道之薄。礼义者,德之华。故圣人处无为之事,其厚也,不处其薄矣。退礼义之行,其华也,自居其实矣。

故去彼取此。

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