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四十二

共 3672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2-05 09:39

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四十二

长兴集卷第三十二孟子:觧

人之情,无节则?,故长㓜贵贱,莫不为之节制。从?而下,则狎于鄙慢;从?而上,则乐于僣侈。

?之有征,抑逰者也。王者之禁,逰惰未作,故有里布、屋粟、関市、?林之征。政事修,民不失其业,然后禁可行也。故周官国凶札则弛関门之征,但讥而已。文王与孟子之时,天下之政不可谓之修。民之不失其业者盖鲜。故孟子欲去関市之征。文王去関之征。而不及于市。関所以待天下之民。市则吾国中也。文王之国中与孟子之时。法度固冝有间矣。大夫左右国人皆曰贤。又见其贤焉。然后用之。大夫左右国人皆曰可杀,又见其可杀焉,然后杀之。此待大臣之道也。若群臣庶人,则公?士师之事也。孟施舎之勇,飬其在已者,飬其在已者,至于无惧而后已。北宫黝之勇,飬其在外者一飬其在外者,至于视万乗犹匹夫而后已。故曽子曰:自反不缩,虽褐寛慱,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徃矣。曽子为䏻飬其在已者,则子夏之所飬可知矣。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言三者均见其一,则见其二也。孟子则有重轻焉。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则,心重矣;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则言轻矣。故曰:志,气之帅也。虽然,持其志,不可以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壹之为言专也,气不可以专守,以志为之重也。知志之为重,而不䏻守其气,反足以动其志,则夫蹶者。趋者是也。孟子曰:说大人者藐之,勿视其巍巍然。此持其气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志也,吾何畏彼哉?此持其志也。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飬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浩然,充完也。屈伸俯仰,无不中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憾,至大也,是则受,非则辞,不可以势刼,不可以气移,至刚也,可则进,不可则退;可则行,不可则止。直其义,虽难不辞;非其义,虽徴不茍。至直也,义集于身,则气充于心,尽其志而无所慊于天地之间者,飬之之至也。小人之气,固有杀身而不可毁缺者,然而异乎君子者,非道与义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舜有事焉,非以其为仁义而后为之也,人皆有是心,舜能勿㤀而已。求仁义而为之,所谓正心与?长者也。

市㕓而不征,㕓,谓布中之居,工啇之肆是也。自依园㕓之法,不当复征其货。古者市㕓皆无征,孟子曰:征啇自此贱丈夫始。是盖生于后世也。法而不㕓,谓啇之无市居者,有司以法治之而已,不必有㕓乃得为市也。战国急于征求,无市籍者皆不得货易。至秦、汉犹存此令,故孟子欲令为市者不必有㕓,有㕓者勿征其货也。㕓无夫里之布,夫里之布,圣人以抑逰惰于㕓,而责夫里之布,非古之道也。

子路,人告之以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已有善,则?以与人;人有善,则乐取于已。皆有为也,则舍已而从人。兼有三者,舜其所以为大欤。

辞十万而受万,非欲富之道也。以郷为不可为,而以?之,禄而为之,何以异于是。

请野九一而?,国中什一使自赋。八家为井,井九百,?其中以为公田。八家皆?,百?同飬。公田。虽田九一,田中之庐,家二?半出于公田,其实亦什一也。国中之地,不可以为井,则无同飬之法,故使人人自出什一之赋,谓园㕓之在国中者。

治世之民,无职则耕,未有无事者?。国君使之治公田,亦曰藉曰?,偕共力十一而巳。甞有无事之民,可使而耕者??大夫圭田五十?,躬耕不可使人,则无可使者,故曰絜田。所谓絜者,絜然取其五十?之入而已,其实则食五夫之田也。以其不受地,浄入其租,故曰絜,以别?田也。古者士大夫有田有禄,盖有常职者有常禄,而又有田以?,所以等豊凶与民。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民有道,得吾之心,斯得民矣。我之所欲者,与之聚之;我之所不欲者,勿施之也。杨雄曰: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天下之心?众,一人之心是也。一人之心,吾心是也。知吾之与人同也,安知人之不与天下同哉?诗云:执柯伐柯,其则不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敩,学之道。来学焉,则吾所以教也;有问焉,则吾所以告也。今于其教也,不待其来学;于其告也,不待其有问,非教学之道也,好为人师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辟,法也。政,政事。行,徳行。平其政,平其行,示人以法而已。杠梁不时,有司之责也。诗云:尹氏大师,维周之 秉国之钧,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平其政也。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平其行也。

贤不肖之间,相去不䏻以寸,为父兄言也。所以乐有贤父兄者,以其中也。飬不中,才也飬不才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其父兄之贤与不肖相去不䏻一间。利者,对不利而为言也。在人也,顺之者谓之利,逆之者谓之不利。在噐也,铦者谓之利,椎者谓之不利。在水也,行者谓之利,壅者谓之不利。在动也,便者谓之利。违者谓之利。孟子曰:天下之言性者,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故犹常也。役于物者,非其本性也。顺利而无所凿者,天命也。故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行其所无事者,水之利也。动而莫不顺利者,尽其性也。舜由仁义行,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利之至也。行而不失其贞者,尽其情也。喜怒哀乐之未?谓之中,?而皆中节谓之和,贞之至也。故易曰:利贞者,性情也。然则性情之尽者,利与贞而已矣。小人之为不善,非便之也,役于物而不知也。君子之于义,未必皆便之也,至于便之而后出于性。

思之而尽其义,始条理也;行之而尽其道,终条理也。知及之而不䏻胜其任者,力不足也。力足以至于古人,而义未必尽合者,知不足也。宰我、子贡、有若,其智皆足以知□。伯夷、柳下惠、伊尹,则皆䏻任圣人之事者也,盖皆有所不足。此孔子所以集大成也。

耳目䏻受而不䏻择,择之者心也。故物交物则引之而已。心则不然,是则受,非则辞,此其所以为大也。从耳目口体而役其心者,小人之道也。

学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巳。为之而不至者,才也。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止。今汝画天子讨而不伐,诸?伐而不讨,讨者,治其罪也。伐则致力而巳,不敢有所治。诸?有加地之见于经者,易曰:康候有锡马蕃庶。锡马,加命也。蕃庶,进地也。诗曰:锡之山川。?田附庸。诸?固有加地之道也。有加地之道,则必预有以待之,取诸邻而与之,不可也。故其始封也,?曰百里,预有以待之,则有至乎五百里者。故?之邦畿,周以为一公二候, 鄘、衞是也,?表其地而未䏻有也。鲁之百里之地五而有其地,所以异于先王之

善,不至于诚,不尽其心者也。尽其心则性也,知性则知天矣。天之与我者,存而不使放也,飬而无敢害也,是之谓事天。夀夭得䘮我不得而知,知修身而已。身既修矣,所遇者则莫不命也,所谓修身也。不䏻穷万物之理,则不足择天下之义。不䏻尽已之性,则不足入天下之道。徳,穷理尽性,以此。小人之乐于食色,没身不厌,诚欲之也。万物皆俻于我矣。反身而诚,若小人之诚于食色也,乐莫大焉。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莫耻于不知耻也。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也。声,闻也。善政善行作于比而闻于彼之谓声。诗曰:载色载?,匪怒伊教。言也。相?烈烈,海外有截,声也。

君子之道四:其君安则容,其君安则恱,是事君人者也。君不幸则死之,不为一君存亡。社稷安则容,社稷安则恱,是安社稷臣者。君危社稷则去,社稷不幸则死之。天之所与者与之,天之所弃者弃之,不为一性。存亡视天而已。天民也,其终也顺受其三皇皇忧天下之不治者,墨子之道也。块然无情于万物者,老子之道也。有命有义,正已而物正者,大人之道也。行至于大人,尽矣。指其所化谓之圣,指其所以圣谓之神。恭敬者弊之未将者。弊者,所以符恭敬而非所以为本也。诚悫者,恭敬之实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以虚拘。伯髙之䘮,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乗马而将之。孔子曰:异哉,使我不诚于伯髙。好名者䏻譲千乗之国;好义者譲不足以言之。善者仁之质,不忍者仁之动。性之命于天者,莫不善也。杂于物然后有不善者,人之常,不善者徳之害也。全其常者谓之仁,仁人一也。仁言其徳,人言其体,四体不具,不足以为人。仁亦如此而巳矣。如是者,仁之质也。由是善也。怵于心而为不忍者,仁之动也。言其术,虽一日之不忍,谓之仁可也。言其人小有不足,而谓之人则不可。孔子、孟轲之言仁,指其事则?。一牛羊之不忍而谓之仁,指其人??管仲、湏无不得为仁,而颜渊、仲弓犹告之以所未至,其为仁则同,所以命之者异也。

貊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言之于人也,憎之则滋多,强自修而巳。诗曰:肆不殄厥愠,亦不愪厥问。不可者欲之,小人也。可者欲之,可谓善人矣。徒知其可欲而未䏻,有诸巳,未信其为君子也。有诸巳,则可谓信人矣。书曰:敬修其可?。

善射者之教人,志于彀而已,䏻者从之。今之与杨墨辨者,如追放豚,随而教之,不受而去,则又从而招之。所以自䖏者既屈,而欲其聼者之必入,可谓惑矣。

有布缕之征。布,泉也。缕,布帛也。长兴集卷第三十二以浚阙按长兴集四十一卷,今前阙一卷至十二卷,中阙三十一一卷,浚阙三十三至四十一九卷,共阙二十二卷。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