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渐第十二
轻识古籍
共 61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6 02:39
诘渐第十二
九折之六也。诘,难也。由前未尽有三,以是渐义,故?诘之。
有,名曰万累滋彰。本于妄想,妄想既祛,则万累都息。二乘得尽智,菩萨得无生智,是时妄想都尽,结缚永除。
枝末麤惑众多,名万。滋,益也。彰,著也。妄想,?根本无明细惑。意云枝末虽众,本惑唯一,但剪本惑,末惑顿息,理可顿证。尽智下,大品说三乘之人,共十一智。第九名尽智,谓苦已尽见等。第十名无生智,谓苦已见而不更见等。则前之十智,声闻皆有尽智,在已辨地得之。?云菩萨得无生智者,二地已上,第九菩萨地阿鞞䟦致,如实知诸法本自不生,?亦无灭,名无生智,不共二乘也。意谓智起惑亡,理?显现,如大品放光,及智论二十三广说。
结缚既除,则心无为,心既无为,理无余翳。
初一句蹑前,次句明证,后二句惑尽。理如明镜,惑如尘翳,妄惑既尽,理?明净。
经曰:是诸圣智不相违背,不出不在其实俱空。又曰:无为大道平等无二。
放光第二略云: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世尊,是诸圣智不相违背,乃至云不出不在其实空者,无有差殊。与大品大同。?谓在字宜是生字,传之悮也。智论四十三解云:因邉不起名为不出,缘邉不起名为不生。又曰下亦义引大品等,如三慧品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佛言:不也等。
既曰无二,则不容心?。不体则巳,体应穷微。而曰体而未尽,是所未悟也。
初句蹑前理智无二,次句会前不相违背。不体下,意云:三乘之智无殊,是唯不证,证则顿尽。如何分小大之殊,谈渐尽之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