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所闻
共 177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5 18:39
萧山所闻
横渠言,性未成则善恶混,亹亹而继善者,斯为善矣。恶尽去,则善因以亡,故舎曰善,而曰成之者性。伯思疑此,以问公曰:不知横渠因何如此说。据此说,于易之文亦自不通,却令伯思说。伯思言善与性,皆当就人言继之为说,如子继父成,乃无所亏之名矣。若非人,即不能继而成之。曰:不独指人言,万物得隂阳而生,皆可言继之善亦有多般。如乾之四德,有仁义礼智之不同,后人以配四时。若如四时,则春固不可为秋,冬固不可为夏,其实皆善也。元者,特善之长也,固岀于道,故曰继之者善。性则具足圎成,本无亏欠,要成此道,除是性也。今或以万物之性为不足以成之,盖不知万物所以赋得偏者,自其气禀之异,非性之偏也。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性特贵于万物耳,何常与物是两般性?
伊川语录云:以忠恕为一贯,除是曾子说,方可信。若他人说,则不可信,如何?曰:明道说却不如此。问明道说。曰:只某所著新义,以忠恕为曾子所以告门人,便是明道说。问:中庸发明忠恕之理,以有一贯之意,如何?曰:何以言之?曰:物我兼体。曰:只为不是物我兼体。若物我兼体,则固一矣。此正孟子所谓善推其所以为者,乃是参彼已为言。若知孔子以能近取譬为仁之方,不谓之仁,则知此意。曰:即已即物,可谓一否?曰:然。
孟子言孔子集大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夫仁且智,斯之谓圣。今以圣之事或不足于智,何也?曰:圣则具仁智矣。但此发明中处乃智之事,圣则其所至也,未必皆中。曰:孟子曰智之于贤者,则智但可语贤者。若乃大而化之,则虽智而忘其智矣。如所谓从容中道,纵心不逾矩,智何足以名之?曰:如伊尹、伯夷、柳下惠,只于清任和处中,其他则未必皆中,则其智容有所不周。
智便是用处。曰:用智莫非所以言圣人。若曰行其所无事,则由智行,非行智者也。曰:观此,却是以智为妙。曰:圣人之于智,见无全牛,万理洞开,即便是从容处,岂不谓之妙!若伯夷、伊尹、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但其佗处未必皆中,其至与孔子同,而其中与孔子异,只为不能无偏故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欤充?至义之尽言,不可以谓之盗也。猎较犹可,则取于民,犹御者受其所赐,何为不可?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此与圣人之和互相发耶?乃所以为和耶?曰:若观其和,疑若不介,故此特言之。曰:何以知其介?曰:只不卑小官之意,便自可见。如柳下惠之才,以为大官何所不可,而乐于为小官,则其刚介可知矣。
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巳。如伯淳莫将做天下一人看。曰:固是。
东坡言直方大,云既直且方,非大而何?曰:直方盖所以为大,然其辞却似不逹。孔子云: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乃所谓大。德不孤,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夫能使四海之内皆兄弟,此所以为大也。
东坡云万物覩,乃是万物欲见之,言欲见之,便非圣人作而万物覩,如日在天,万物便见。圣人惟恐不作,作则即时覩矣。作与覩同时事也。啐啄同时。
乾之九三独言君子,盖九三人之位也。履正居中,在此一爻,故文言于九四则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于九三止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巳。其曰君子行此四德者,盖乾之所谓君子也。曰所以为君子者,乃行此德之人耳。
上治,如所谓正已也。
读书湏看古人立意所发明者何事,不可只于言上理㑹。如万章
问象日以杀舜为事,孟子答舜所以处之之道,其意在说圣人诚信无伪,此尢不可不知。若从枝叶上理㑹,只如象欲使二嫂治朕栖之语,此岂可信?尧在上,不容有此等人。若或有之,不知则巳然。尧于舜,既以女妻之,其弟如此,岂有不知?知则治之矣。
若使死可以救丗,则虽死不足恤,然岂有杀贤人君子之人?君子能使天下治,以死救天下,乃君子分上事,不足恠,然亦湏死得是。孟子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如必要以死任事,为能外死生,是乃以死生为大事者也,未必能外生死。
郑季常问
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然而燔肉不至,不脱冕而行,岂得为迟迟?曰:孔子欲去之意,盖乆待燔肉不至而行,不欲为苟去,乃所谓迟迟。若他国,则君不用便当去,岂待燔肉之不至然后行?曰:何以见其去他国之速?曰:卫灵公问陈一语不契,明日遂行。
孟子所言,皆精粗兼备,其言甚近,而妙义在焉。如庞居士云:神通并妙用,运水与般柴。此自得者之言,最为逹理。若孟子之言,则无适不然。如许大尧舜之道,只于行止疾徐之间教人做了。龟山先生语录卷第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