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章第二十七
共 175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5 13:43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
明皇曰:于诸法中,失了真性,行无行相,故云善行。如此则心与道冥,故无辙迹可寻求也。○河曰: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弼曰: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雱曰:体神则周行而无迹,且圣人不得已而有行,则常不使迹著于世,恐民之迁其德耳。庄子所谓行而无迹者是。
善言无瑕谪,
明皇曰:能了言教,不为滞执,遣象求意,理证言忘,故于言教中无瑕疵谪过。○河曰:善言谓择言而出,则无瑕疵,非过于天下。弼曰:顺物之性,不别不折,故无取谪,可得其门也。○雱曰:巵言日出,出不以心,故言满天下,而实未尝言,何瑕谪之有。
善计不用筹算,
明皇曰:能了诸法本无二门,一以贯之,不生他见,故无劳用文,自非天下计,无计相,非善而何?○河曰:善以道计专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善策而可知也。弼曰:因是乎数,不假形也。○雱曰:一生二,二生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计,唯冥于一相,不堕诸数,则身外无物,物来即了,何假筹算乎。一本作善计无筹策。
善闭无关揵而不可开,
明皇曰:兼忘言行,不入异门,心无逐乎境,无起心之累,虽无关揵,其可开乎?○雱曰:藏于不得遯而闭之以无外,则闭外无物,敦能开之。易所谓退藏于密者类此。夫如是则神不能窥其迹,况得其门而入哉。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明皇曰:体了真性,本以虚忘,若能虚忘,则心与道合,虽无绳索约束,其可解而散乎?河曰:善以道结事者,乃可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也。○弼曰: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揵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雱曰:以己信结天下之信,孰能解之。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河曰: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
故无弃人。
河曰:使贵贱各得其所也。○弼曰: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心。
常善救物,
河曰:圣人所以教民顺四时,以救万物之残伤。
故无弃物。
明皇曰:是以圣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故无弃者。○河曰: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雱曰:圣人体尽无穷,以神为用,故能有此五善。然后能赡足一切,使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各遂其宜也。夫五善存乎其身,而因余以为人,而其效至于人物无弃,可谓至德也已。盖圣人所为救人,亦不使迁其性而已,故虽有言行而泯然无迹,且常定于一,不以计数乱其心,以至于闭之结之,莫非在宥,其唯则圣人所以救人之道简矣。盖持之在身,而实所以救人也。一本无常善救物已下八字。
是谓袭明。
明皇曰:密用曰袭,五善之行在于忘遣,忘遣则无迹,故云密用。密用则悟了,故谓之明。○河曰:圣人善救人物,谓袭明大道也。雱曰:袭如杨袭之袭,圣人之在天下,不敢自见其明,明见则事物毕彰,民必离本,非善救之道矣。如上五事,皆袭明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
河曰:人之行善者,圣人即以为人师。○弼曰: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
不善人善人之资。
明皇曰:师,法也。资,取也。善人可师法,不善人可取以役使也。○河曰:资,用也。人行不善,圣人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也。○弼曰:资,取也。善人以善齐不善,以善弃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雱曰:善人有不善人,然后善救之功著,故曰资。
不贵其师,
河曰:独无辅也。
不爱其资,
明皇曰: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师资,未为极致。今明所以贵师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所贵,所以爱资为存教相,于教忘教,故不爱资。贵爱两忘,而道自化。○河曰:无所使也。○雱曰:圣人吉凶与民同患,故强立师资之名,假为善救之德,要而极之,则道通为一,孰为师资,然则非但我不爱资而已,又能使天下忘我也。所以能至于天下忘我者,亦以五善而已。
虽智大迷,
河曰: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弼曰: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雱曰:智者有知,有知则能见有物之理,而不知无物之妙,故道妙至此,智者大迷。
是谓要妙。
明皇曰:师资两忘,是谓玄德。凡俗不悟,以为大迷,故圣人云:虽知凡俗以为大迷,以道观之,是谓要妙。○河曰:能通此意,是谓知微妙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