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方希原书

轻识古籍

共 82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7 13:00

与方希原书

得郑君手札,言足下大肆力古文之学,仆尝以为此事在今日绝少能者。且其途易岐,一入岐途,渐去古人远矣。

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有三:或事于理义,或事于制数,或事于文章。事于文章者,等而末者也。然自子长、孟坚、?之、子厚诸君子之为之,曰:是道也,非蓺也。以云道,道固有存焉者矣。如诸君子之文,亦恶覩,其非蓺欤?夫以蓺为末,以道为本,诸君子不愿据其末,毕力以求据其本。本既得矣,然后曰:是道也,非蓺也。循本末之说,有一末必有一本。譬诸草木,彼其所见之本,与其末同一株,而根枝殊尔。根固者枝茂,世人事其枝,得朝露而荣,失朝露而瘁,其为荣不久。诸君子事其根。朝露不足以荣瘁之。彼又有所得而荣。所失而瘁者矣。且不废?灌之资。雨露之润。此固学问功㴱而不巳于其道也。而卒不能有荣无瘁。故文章有至有未至。至者得于圣人之道则荣。未至者不得于圣人之道则瘁。以圣人之道被乎文。犹造化之终始万物也。非曲尽物情。游心物之先。不易解此。然则如诸君子之文。恶覩其非蓺欤。

诸君子之为道也。譬犹仰观泰山。知群山之卑。临视北海。知众流之小。今有人?泰山之巓。跨北海之涯。所见不又县殊乎哉。足下好道而肆力古文。必将求其本。求其本㪅有所谓大本。大本既得矣。然后曰是道也。非蓺也。则彼诸君子之为道,固待斯道而荣瘁也者。

圣人之道在六经。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譬有人焉,?泰山之巓,可以言山。有人焉。跨北海之涯。可以言水。二人者不相谋。天地闲之巨观。目不全收。其可哉。抑言山也。言水也。时或不尽山之奥水之奇。奥奇山水所有也。不尽之阙物情也。今足下同郑君汪君相与聚处。勉而薄乎巓涯。究乎奥奇不难。仆奔?避难。向之所欣。久弃不治。数千里外闻足下为之。意志动荡。不禁有言。足下试察其言。漫?不可收拾。其近况可弗赘陈矣。

置身无所如仆者起古人于今日。必哀而怜之。凡事?而后知。历而后难。曾不如古人。而恖得古人怜我若强其乞怜于异乎古人者。则亦不为也。戴东原集卷弟九。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