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轻识古籍

共 1606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2-05 13:43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明皇曰:此明道也。夷,平易也。道非色,故视不可见。以其于无色之中能色,故诏曰夷。河曰:无色曰夷,言无采色,不可得视而见之。○雱曰:道至于万法平等,无有高下之处,非目所睹。

听之不闻名曰希,

明皇曰:希者,声之微也。道非声,故听之不闻。以其于无声之中,独能和焉,故好曰希。河曰: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雱曰:物相感触,乃有声响。大道不与物邻,用心求之,其去已远,故曰希,则经所谓大音也。

搏之不得名曰微。

明皇曰:抟,执持也。微,妙也。道无形,故执持不得。以其于无形之中,而能物焉,故诏曰微。○河曰: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不可抟持而得之。

此三者不可致诘,

河曰:三者,谓夷希微也。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

故混而为一。

明皇曰:三者将以诘道,道非声色形法,故诘不可得,但得希夷微尔。道非希夷微,故复混而为一。○河曰: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而为一。○弼曰: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雱曰:三者本一体,而人所以求之者,或以视,或以听,或以抟,故随事强名。虽然,所用求者,与夫所欲求者,未尝不一也,唯了吾一,则与彼一脗然为一矣。

其上不皦,

河曰:言一在天上,不皦皦光明。

其下不昧。

明皇曰:在上必明,在下者必昩,唯道于上非上,在上亦不明。于下非下,在下亦不。昩河曰:言一在天下,不昩昩有所暗冥。○雱曰:凡物有质,则具阴阳,上皦下昩,理必然也,唯道无物,故混然而成,此言道之定体。庄子曰: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绳绳兮不可名,

河曰:绳绳者,动行无穷极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啇角徵羽听,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

复归于无物。

明皇曰:绳绳者,运动不绝之意。不皦不昧,运动无穷,生物之功,名目不得,非物能物,故常生物而未始有物,妙本湛然,故云复归于无物。○河曰: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雱曰:道有常度,其理可信,故曰绳绳。虽绳而实无定体,故不可名。要其极也,未始有物,至矣不可加矣。

是谓无状之状,

河曰:言一无形状,而能为物作形状也。雱曰:有而不可见。

无物之象,

河曰:一无物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弼曰: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雱曰:有而不可得。

是谓惚恍。

明皇曰:是谓无形状之状,无物质之象,不可名有,不可名无,无有难名,故谓之惚恍。河曰:一忽忽恍恍,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弼曰:不可得而定也。○雱曰:忽者,有之疑于无。恍者,无之疑于有。道之为物,非有非无,不可定名。

迎之不见其首,

河曰:一无端末,不可预待也。除情去欲,一自归之也。

随之不见其后。

明皇曰:无始,故迎之不见其首。无后,故随之不见其后。○河曰: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著。○雱曰:物有定体,乃分前后,道既无形,敦为首尾。此言道之运用,故可迎随。虽曰迎随,而迎随在物,道未尝异。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明皇曰:执古无为之道,以御今有为之事,则还反淳朴也。○河曰:圣人执守古道,主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弼曰:有,有其事。○雱曰:古之道,谓古今常一之道,唯其古今常一,故可御世故之万变。

能知古始,

雱曰:推而上之,至于无初之初,乃知物无所从来,则道之情得矣。

是谓道纪。

明皇曰:能知古始所行,是谓道化之纲纪。河曰: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弼曰: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雱曰:道之纪要,古今不变者,是则庄子所谓无端之纪也。

道徳真经集注卷之二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