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论新䟽卷上

共 4281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2-06 02:39

肇论新䟽卷上

五䑓大万圣祐国寺开山住持释源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

始自好诵斯论,亦粗玩其辞,尚未能吮其理,味以其心也。及隷樊川之兴教,得云庵逹禅师䟽。又数年,应?夏命,?获?光瑶禅师,并有宋净源法师二家注记,反?叅订,醇疵纷错,似有未尽乎论㫖之妙伙矣。且论之渊粹简蕴,见称所自来,其辞文,其施辩,非深入实相,踞乐说善巧之峰者,莫之为之。予固以为开方等之巨钥,游性?之洪?,运权小之均车,排?见之正说,真一乘师子吼之雅作,欲乎吾人之性学者,先著鞭于此。此而通,则大方之理,弗?而妙获者矣。嗟呼!姚秦迄?二百余载,历贤首、淸凉、圭山贤圣之僧,皆援之以断大义,独不为?挥其曲要,以召方来,致令诸说?衲纷纶,莫知所以裁之之正。乃因暇日,谨摭诸先觉之说,别为训解,以授座下。媿夫迫于缘冗,毎释义引㨿,弗获课虗细以讨求,兾同衣同德之士,恕以荒斐,失而正之可也。

肇论。肇?作者之名,论乃所作之法,人法合目,为一部之都名也。以四论前后?出,又各宗一义,欲合为一,不可徧目,乃?作宗本一章,冠于论首,但云肇论,宗释皆属。而言论者,谓假立賔主,决判甚深,徃?推徴,示物修悟,故名为论。然有二种:一者、宗论,宗经立义,如起信、唯识等;二者、释论,但随经解释,如智论等。?此四论,是初非后。

后秦长安释僧肇作。通鉴,说符徤㨿?中,国号大秦。至符坚末年,姚苌簒立,亦号为秦。故史家乃以前后字别之,论主在后秦也。长安??安西,释谓释迦,?僧之通姓,以如来姓释迦氏故也。安公创式,远叶阿?,千古遵依,迄?未替。僧肇?论主之讳。本传略云:京兆人,历观经史,僃尽坟籍,志好玄微,毎以庄老为心要。故叹曰:美则美矣,然其栖神㝠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闻罗什在姑臧,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来长安,肇亦随入。姚兴勑令入逍遥园,详定经论。所著四论,并注维摩经,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作犹制也,造也。义诚佛说,论自巳为,葢作其辞而弗蕴其义也。

宗本义

四论所崇曰宗。本谓根本通法及义。法有通别:通者,?实相之一心中,吴净源法师云:然兹四论,宗其一心。然四论虽殊,亦各述此一心之义也。别者,?四论所宗各殊。所以尔者,非一心无以摄四法,非四法无以示一心,?一是四,?四是一。义谓义理,依前法体以显义相,法通义通,法别义别。此中四叚之义,如其分齐,是下四论之所宗。㨿此,非宗本无以綂四论,非四论无以开宗本。以法为本,所宗?本;以义为本,本亦?义。若法义□分,本属法时,本之义也。

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

此五名诸经通有,义虽差殊,不越理事。?始终相蹑,略而释之。初谓缘会之事,缘前元无,故云本无。无相之相,?云实相。?此实相是诸法性,故云法性。此性真空,故?云性空。?由性空之理不离于事,以理从事,?名缘会。谓因缘会集而有诸法,或名缘集、缘生等,皆意在法也。杜顺和尚云: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

一义耳。

义依法显,法既理事一源,义岂容殊?不可取于五名,计有五法,各是一义。此中以本从末,唯末非本,亦一义。摄末归本,唯本非末,亦一义。若本末混融,际限不分,尤一义也。若对下不迁释之,缘会物也,本无等理也。由一义故,?迁而不迁,所以为下不迁论宗。

何则?

徴也。

一切诸法缘会而生。

若色、若心因缘会集而后生起。

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

初句蹑前。因缘是因,诸法是果,因无果有,无有是处,此约前际。后句既法自缘生,有为迁谢,因缘离散,诸法灭谢,此约后际。

如其真有,有则无灭。

真谓真实。若法实有,有应无灭。法既随灭,知非真有。下论云:夫有若真有,岂待缘而后有哉?中观云:法若实有,则不应无等。

以此而推,故知虽?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谓之性空。

?末显本也。约前后际观,现在法既但缘集而生,岂待縁离然后方灭?以因縁非和,??常离,??亦灭,色?是空,其性本然,故?縁生是性空尔。清凉圣师云:縁生无性,当体?真。

性空故,故曰法性。

真空是诸法之性。

法性如是,故曰实相。

如是,谓空也。空无相故,故名实相。

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

縁集之法,当体元空,如镜像谷響,不待推斥,使令无之,?此实相为本无也。下论云:岂待宰割以求通哉?此㨂小乘析色名空。上列名,则从本及末;此中推义,则自末至本。然本末镕融,非前非后,非一非?也。

言不有不无者。

诸经论中多明四句,谓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依法表德,不出此四。又约破计遣谤,亦有四句,谓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亦有亦无。?所牒者,前之第四及后之初二句。所以偏牒此而明者,为遣二见故,遮示中道故,令心无住故,为下不真空论之宗。

不如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

初约破计以释佛性。论第三云:一切诸见不出有无二种,由有见故所以执常。于无见中?有二种:一邪见,谓一切无因无果并拨三世故;二断见,谓唯有现在不信未来故。凖此因有生常、因无生邪断之二也,故论?叙之。经中为破此见而云不有不无,论叙云:不同计有之见是常见之有,故云不有;不同计无之见是邪见断见之无,故云不无。不如二言贯下邪断。

若以有为有,则以无为无。有既不有,则无无也。

约起灭释也。初二句明相因而起。但起一见,一见随生。如见牛有角,谓兎无角等。故宻严云:要待于有法,而起于无见。此所治之病也。后二句明相因而灭。苟治一见,一见随亡。经中既云非有,故亦非无。故宻严云:有法本自无,无见何所待?此能治之药也。伟哉善巧,曲?经㫖。

夫欲存无以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是谓虽观有而无所取相。

约观行释也。法?缘生诸法,谓从縁虽空,不可存无以观无,则三学六度,与五逆十恶,空而无果。由非无故,一切法皆立也。不取相者,谓缘起虽有,亦不可取相以观取,则有为生灭,行何契真?由非有故,心不住相,建一功,立一德,靡不合道。如斯见法,方识实相。实相之言在上,义属于下,?中道佛性观也。此中意?无边,不能繁叙,如?槃及止观等说。上三义释名,前二离过,后一成行。

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圣人之心为住无所住矣。

法相者,所观之境属前实相也。既非有无,何有相状?且对无住之心,义言相尔,故云无相之相。圣人等者,能观之心得无分别,俱名圣人。然地前修真如三昧者,亦许倣行?照有无名住,既不存无,又不取相,?住而无住也。性宗修人虽具缚凡夫,苟有夙?,诚可?心,?举圣心,令人慕式也。

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也。性空者,谓诸法实相也。

等谓平等,道谓自乘菩提。所以约人辨者,恐疑实相之外,别有三乘?证。而不知三乗机噐,随?有差,所观性空无?。故身子云,我等同入法性。佛讃迦叶,同一解脱。亦如三兽渡河,河无?水。

见法实相,故云正观。若其?者,便为邪观。

正邪二观,诸经通说,?约实相辨邪正也。大论云:除实相外,余皆魔事。

设二乘不见此理,则顚倒也。

此有二说:一则只是三乘中二乘,意云:设若小乘不见性空之理,则亦顚倒,不克果证。以二乘但见无常,不见于常,是顚倒故。此则大、小形对可说,小且尚耳,况大乘邪?二则前云三乘乃通教所被,学法空者,故同观实相为正观。?此二乘乃藏教所被愚法者,意云:设若愚法,二乘亦须观性空之理而取证。若不见此理,则顚倒,故不证。大䟽破有教,引成实云:我?正明三藏中实义,实义?空。清凉钞云:不可不见实义而得道也。以生空亦?空之一分,又何太??故前云等观。

是以三乘观法无?,但心有大小为差耳。

所?实相唯一,能?根宜成?。噐有广狭,智有浅深,运有自他,进有迂?,证有单?,此则差在于人,不在于法。

沤和般若者,大慧之称也。

?牒其名,通属其体。智论第十八云:摩诃般若,秦言大慧。沤和者,此云方便。一?兼之,故名大慧。二乘孤慧独颕,慧而非大,为下般若一论之宗。

见法实相,谓之般若,能不形证沤和功也。

初二句明得名,由见实相,故名般若。后二句见而非证,?由大悲导智,令不证空,出二乘也。净名云: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以无悲之智,醉寂灭酒,堕无为阬故。

适化众生,谓之沤和。不?尘累般若力也。

亦初二句明得名。由化众生,故名方便。后二句化而不?。?由大智导悲,令尘不?,?凡夫也。净名云: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以无慧方便,投爱见网,没有相林故。尘谓五欲尘境,累谓生死过患。

然则般若之门观空,沤和之门渉有。渉有而未始迷虗,故常处有而不?。不厌有而观空,故观空而不证。

承前以明不?也。初二句,约观空有以分权实。?槃为空,生死为有。后四句,正显不?。以二智?融之一心,观空有无二之真谛。如观色是有,色?空故,岂曾瞥然而迷性空。以不迷空,所以常居有境,尘不能?。下句反此可知。是谓二谛相符,二行相资。如车二轮,犹鸟二翼。翔空致远,互缺无能。由空门出生死,入?槃。由有门建佛法,化众生。然理量无二,生?一如。故不?空而累有也。

是谓一?之力,权慧具矣。一?之力,权慧具矣。

?谓慧?,言一者,极少时也。权谓权智,?前方便。慧谓实智,?前般若。谓少时一?,二智俱僃。?言之者,叹其智妙。

好思,历然可解。

历然者,谓理甚昭著,历历分明,可领解也。

泥洹尽谛者。

华梵?出,古译灭谛为尽谛。尽义在下,此亦牒经而释,为下无名论之宗,?结尽而已。

结谓一切结使,亦兼诸业,?集谛也。然约喻明,如世绳结,最难解理。

则生死永灭,故谓尽耳。

生死,苦谛也,连前?三杂?,亦名三障。此三种障更相由藉,能障?槃。?约治道,緫说云尽。若别说者,?十恶等业,信位能灭。惑有本末,本?根本,不觉末?枝末。不觉末中?有七?,谓三细、四麤。生死亦二:一、分叚;二、变易。自地前三贤断麄中麄,又?观察学断根本无明;自见道中至七地时,断麄中细,尔时分叚尽也;自八地至尽地,断?耶三细根本无明,尔时变易亦亡。以此论宗于一乘故,唯依起信释之,细示如彼。

无?别有一尽处尔。

?槃二十五云:?槃之体,无有住处,?是诸佛断烦?处,故名?槃等。非如小乘以生死世间、?槃出世间,大乘但转此三??槃尔,岂别标其方域邪?故本论云排方外之谈何者?夫三德秘藏是大?槃,但因?此三障得名,谓惑能障于般若,惑尽而般若明;业能障于解脱,业亡而解脱朗;苦能障于法身,苦谢而法身显。故此三德但约障说,岂别有一尽处尔?又三德一体,不并不别,如梵虽四德圆常,恒沙义僃,一心融拂,非相非名,尤可说云无?别有一尽处尔。以此为宗,无名巳显。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