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帖

共 454字,需浏览 1分钟

 ·

2024-02-07 11:47

大观帖

石刻铺叙云:大观初,徽宗视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标题多误,诏出墨迹,更定彚次,并武帝一帖,合于西晋武帝后择七巻。后右军帖内误入智永书,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段,并而归一,及跻晋宣于晋武之上之类,使先后次叙不紊。逮名臣帖亦然,俾蔡京书之,及卷首末刻石太清楼下,此正国朝盛时,典章文物俱僃,视淳化草创之始不同。且当时尽出真迹,临摹定其舛误,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刋。京虽骄吝,字学恐出王著右。是大观之本胜于淳化明矣。

按徽宗既以淳化标题多误出御府所藏墨迹,命龙大渊等更定彚次。今阅大观,究不能正其纰缪,别其真伪。其驳正者不及十之一,仍旧者尚过十之九。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安在其为胜淳化乎?

法帖谱系云:大观中,奉旨出内府真迹,命龙大渊等更定位次,刻石太清楼,字行稍高,而先后之次亦与淳化小异。其闲有数帖,多寡不同,标题皆蔡京所书。卷尾题云: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靖康之祸,新旧二刻皆沦异地,有自?塲中来者,已磨去亮字矣。此所谓亮字不全本也。但磨去亮字右曲脚,以避金主亮之讳,非全磨去亮字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