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第十三
轻识古籍
共 51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4 20:09
仁义第十三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雕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逄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亷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逺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㳺,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逺,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