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解二篇

轻识古籍

共 64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07:53

好恶解二篇

甚矣,世人毁誉之亟也。观人之色辞,则是非纷焉。其色之庄也,誉之则曰重而有守,毁之则曰狠而自恃;其色之和也,誉之则曰易而兼容,毁之则曰謟而求合;其辞之直也,誉之则曰慎而让善,毁之则曰险而伺迎;其辞之博也,誉之则曰通而适理,毁之则曰夸而尚胜。为是说者,皆好恶之为也。好恶发乎其人,非性之所好恶也。噫!色与辞,乌足以䀆其中邪?吾将一之以恕。观其色不曰重,则曰易而已;听其辞不曰慎,则曰通而已。与其失于誉,不犹愈失于毁也。若夫察其中也,必考乎古圣人之道,由之者贵之,戾之者贱之。贵者为君子,贱者为小人。贵贱者,君子小人之分,非吾所得而贵贱也,何好恶之为?

或曰:子之谓好恶发乎其人,非其性之所好恶,为讥者姖惑焉。夫介者好拘,通者好放,晦者好黙,察者好辨。反是,则其所恶皆性之偏固者也。乃若因其人可好则好之,可恶则恶之,不亦广哉!予释之曰:吾疾夫世人毁誉之亟也,视其外而不考其中,摘其末而不究其原,故举色辞而言葢浅之为好恶,非其人有可好可恶之实也。是以一之于恕而已。则性之偏固者,不犹贷哉。果其可好恶,予固曰君子小人之分矣。诗曰:好是正直。传曰:恶夫佞。虽圣人不无好恶,庸何疑哉?

或者复曰:好恶发乎其人,与性之所好恶,奚以异邪?人之性莫不有好恶者也。其施于人,同者好焉,异者恶焉。是好恶皆发于已,何从而发于人邪?予应之曰:吾友有?直者,其议论古今,必以直为?也。然有所不喜者,考其人,悫士也。予质焉,荅曰:恶其邪也。是则恶者是而所恶者非也。或者遂解。河南先生文集卷之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