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忠厚之至论

轻识古籍

共 66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15:46

?赏忠厚之至论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以待天下之罪戾,而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巳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

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

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巳而爱其赏。如

此然后知吾之用?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

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

幸而有罪,可以?,可以无?,?之而伤于仁;

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巳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

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栾城应诏集第十一卷终。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