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集后序
共 62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2-05 05:54
昌黎集后序
世谓先生得圣人之道,惜乎不能著书,兹为先生之少也。当时之人亦有是语焉。余读先生之文,自年十七至于今,凡七年,日夜不离于手,始得其十之一二者㢤。呜呼,先生之时,文章盛于古矣,犹有言也,以过子先生,况下先生之后至于今乎。是谓世不知于先生者也。夫子之于经书,在易则賛焉,在诗书则删焉,在礼乐则㝎焉,在春秋则约史而修焉,在经则因参也而语焉,非夫子特然而为也。在语则弟子记其言纪焉,亦非夫子自作也。圣人不以好广于辞而为事也,在乎化天下,传来世,用道徳而已。若以辞广而为事也,则百子之纷然竞起异说,皆可先于夫子矣。虽孟子之为书,能尊于夫子者,当在乱世也。杨子云作太玄法言,亦当王莾之时也,其要在于发圣人之道矣。自下至于先生,圣人之经籍虽皆残缺,其道犹备。先生于时作文章,讽颂规戒,荅论问说,淳然一㱕于夫子之㫖,而言之过于孟子与杨子云逺矣。先生之于为文,有善者益而成之,有?者化而革之,各婉其㫖,使无勃然而生于乱者也。是与章句之徒一贯而可言耶。且孟子与杨子云不能行圣人之道于时,授圣人之言于人,所以作书而说焉。观先生之文、诗,皆用于世者也,与尚书之号令,春秋之褒贬,大易之通変,志之风赋,礼楽之沿袭,经之教授,语之训导,酌于先生之心,与夫子之旨,无有异趣者也。先生之于圣人之道,在于是而已矣,何必著书而后始为然也。有其道而无其人,吾?以悲也。有其人而人不知其道,益吾?㠯悲也。若先生者,不有人不知其道者乎。吾谓世不知于先生也,岂为诬言也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