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集後序
轻识古籍-繁体
共 62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15:39
昌黎集後序
世謂先生得聖人之道,惜乎不能著書,兹為先生之少也。當時之人亦有是語焉。余讀先生之文,自年十七至于今,凡七年,日夜不離于手,始得其十之一二者㢤。嗚呼,先生之時,文章盛于古矣,犹有言也,以過子先生,況下先生之後至于今乎。是謂世不知于先生者也。夫子之于經書,在易則賛焉,在詩書則刪焉,在礼樂則㝎焉,在春秋則約史而修焉,在經則因参也而語焉,非夫子特然而為也。在語則弟子記其言紀焉,亦非夫子自作也。聖人不以好廣于辞而為事也,在乎化天下,傳来世,用道徳而已。若以辞廣而為事也,則百子之紛然競起異說,皆可先于夫子矣。雖孟子之為書,能尊于夫子者,當在乱世也。楊子雲作太玄法言,亦當王莾之時也,其要在于發聖人之道矣。自下至于先生,聖人之經籍雖皆殘缺,其道犹備。先生于時作文章,諷頌規戒,荅論問說,淳然一㱕于夫子之㫖,而言之過于孟子與楊子雲逺矣。先生之于為文,有善者益而成之,有?者化而革之,各婉其㫖,使無勃然而生于乱者也。是與章句之徒一貫而可言耶。且孟子與楊子雲不能行聖人之道于時,授聖人之言于人,所以作書而説焉。觀先生之文、詩,皆用于世者也,與尚書之號令,春秋之褒貶,大易之通変,誌之風賦,礼楽之沿襲,經之教授,語之訓導,酌于先生之心,與夫子之旨,無有異趣者也。先生之于聖人之道,在于是而已矣,何必著書而後始為然也。有其道而無其人,吾?以悲也。有其人而人不知其道,益吾?㠯悲也。若先生者,不有人不知其道者乎。吾謂世不知于先生也,豈為誣言也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