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轻识古籍

共 345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2-05 13:44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河曰: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河曰: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得以全也。○雱曰:全德之人,体道尽常,德外无复余物,故无德名。

下德不失德,

河曰: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

是以无德。

明皇曰:德者道之用也,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德,时有淳醨,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朴,德用不彰,无德可称,故云不德。而淳德不散,无为化清,故云是以有德。逮德下衰,功用稍著,心虽体道,迹涉有为,执德可称,故云不失。迹涉于有,此上为麤,故云是以无德。○河曰:以有名号及其身。○雱曰:德至则无德,下德之人适今于德而已,无德之德则非至人所谓德也。经曰同于德者,德亦得之。

上德无为,

河曰:谓法道安静,无所故为也。

而无以为。

明皇曰:知无为而无为者,非至也。无以无为而无为者,至矣。故上德之无为,非徇无为之美,但含孕淳朴,适自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心迹俱无为也。○河曰:言无名号。雱曰:上德无为,然亦无所事为,而德自足也。

下德为之,

河曰:言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为。

明皇曰:下德为之者,谓心虽无为,以功用彰著,迹涉于有为,故云为之。言下德无为而有所以为,此心无为而迹有为也。○河曰:言以为己取名号也。○雱曰:下德之人不修则不至,是以既不至于无为,而又势当有为也。所谓上德者兼下德之事,方其有为,同于下德,然未尝离乎上德也。

上仁为之,

河曰:上德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仁恩。

而无以为。

明皇曰:仁者兼爱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见,所以为兼爱之仁,故云为之。行仁而忘仁,亦欲求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则心有为而迹无为也。且上仁称无为者,据迹欲无为而方上义尔,未可以语下德之有为也。河曰:功成事立,无以执为。○雱曰:仁乃善之长,德之别名,既别于德,则是为之也。然圣人之仁尽性而足,不事于作,故无以为。

上义为之,

河曰:为义以断割也。

而有以为。

明皇曰:义者裁非之谓,谓裁非之义,故云为之。有以裁非断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为,此则心迹俱有为也。○河曰: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雱曰:仁有不足,乃经以义。

上礼为之,

河曰: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

而莫之应,

河曰: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

则攘臂而仍之。

明皇曰:六纪不和,则为礼以救之,故云为之。礼尚往来,不来非礼,行礼于彼,而彼不应,则攘臂而怒,以相仍引。○河曰:言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雱曰:礼所以定上下,别亲疏,审隆杀也,种种分别,得失始彰,纯诚已亏,乃制其外,外貌既严,责望深矣。虽名止邪之具,兹实争乱之端。窃尝原礼于物为火,于时当夏,夏者万物去本盛末之时,观四时之有夏,则礼者圣人所不免也。方期去末归本,则以礼为非,亦所不免也。圣人之教,时而已矣,何常之有,而归本之言,于学者为要矣。

故失道而后德,

河曰: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后仁,

河曰:言德衰而仁爱见也。

失仁而后义,

河曰:言仁衰而分义明也。

失义而后礼。

明皇曰: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夫道德仁义者,时俗夷险之名也,故道衰而德见,德失而仁存,仁亡而义立,义丧而礼救,斯皆适时之用尔。故论礼于淳朴之代,非狂则悖,忘礼于浇醨之日,非愚则诬。若能解而更张者,当退礼而行义,退义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反淳朴,则上德之无为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

河曰: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

而乱之首也。

明皇曰:制礼者,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尔。用礼者,在安上理人,岂玉帛云乎哉!○河曰: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雱曰:太古之道降为帝德,帝德又降,乃有王者,王者始任礼以治。自王者之后,天下之俗可见矣。然则乱首之言,岂其妄欤。

前识者道之华,

河曰: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

而愚之始也。

明皇曰:识者,人性识也,谓在人性识之前,而制此检外之礼,虽欲愚时,实丧淳朴,故云道之华。礼以救乱,所贵同和,而失礼意者,则将矜其玉帛者,其民诡,如此之人性,其愚昩之始。○河曰:言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雱曰:智藏于贤人之德,本华乃草木之精发见于外者也。虽足以美一时之观,而华盛则本衰矣。智者亦德性之精也,固当深藏于本,而乃发露乎外,以为前识。夫事有常运。至则应耳,而奚以豫识其兆为哉。种种分别,以示聪明,世俗睹其有先几之明,而圣人以为真愚者之始。孔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亦恶夫为华而已。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河曰: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处身于敦朴。

不处其薄。

河曰: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

居其实,

河曰:处忠信也。不居其华。

明皇曰:有为者,道之薄。礼义者,德之华。故圣人处无为之事,其厚也不处其薄矣。退礼义之行,其华也自居其实矣。○河曰:不尚言也。

故去彼取此。

明皇与河注同。○河曰:去彼华薄,取此厚实。○弼曰: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故物无焉,则无物不经,有焉则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主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已而有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将明德之上下,辄举下德以对上德,至于无以为,极下德之量,上仁是也。是及于无以为而犹为之焉,为之而无以为,故有为为之患矣。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不能不为而成,不兴而治,则乃为之,故有弘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爱不能兼,则有折抗正直而义理之者,忿枉祐直,助彼功此物事,而有以心为矣,故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直不能售,则有斿饰修,又礼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责往来,则不对之间忿怒生焉,故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夫大之极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岂足尊哉。故虽德盛业大,富有万物,犹各有其德而未能自周也,故天不能为载,地不能为覆,人不能为瞻,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也,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以无为用则德其母,故能己不劳焉而物无不理,下此已往,则失用之母,不能无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夫礼也所始,首于忠信不笃,通简不畅,责备于表,机微争制,夫仁义发于内,为之犹伪,况务外饰而可乆乎,故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前人而识也,即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虽得其情,奸巧弥密,虽丰其誉,愈丧笃实,劳而事昏,务而治薉,虽竭圣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守夫素朴,则不顺典制,听彼所获,弃此所守,识道之华而愚之首,故苟得其为功之母,则万物作焉而不辞也,万事存焉而不劳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义可显,礼敬可彰也。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则仁失诚焉,义其竞焉,礼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仁义,母之所生非可以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为匠也。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名则有所分,形则有所止,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必有患忧,功在为之,岂足处也。○雱曰:自拔于常流之中,而思比德于至圣,非真大丈夫,孰能如此。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