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後衛

共 978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8 13:42

寧夏後衛

古羌戎地,秦屬北地郡,兩漢因之。晉仍屬北地郡,後爲赫連夏所據。後魏置大興郡,西魏改爲五原郡,兼置西安州,尋改爲鹽州。隋初郡廢,大業初又改州爲鹽川郡。唐初爲梁師都所據,貞觀二年復置鹽州。天寶初曰五原郡,乾元初復故。貞元二年陷於吐蕃。八年收復。

五代時亦曰鹽州,宋初因之,咸平以後爲西夏所據。元以其地屬環州。明初屬慶陽府,正統九年置花馬池營,成化中爲守禦花馬池千戸所,正德元年改置寧夏後衞,隷陝西都司。今爲寧夏所

衞,控扼朔方,翼蔽內郡,北面之險也。赫連氏桀驁於統萬,梁師都倔強於夏州,皆取途於此,以窺伺關中。唐失鹽州,而塞防無復保障,吐蕃往往繇此阻絕靈武,侵迫鄜、坊。貞元八年復城鹽州,繼又增立軍府,五代梁乾化初,保塞節度使高萬興奏取鹽州。其畧曰:“鹽州與吐蕃、党項犬牙相接,爲二境咽喉地,又有烏池鹽鹺之利,戎羌意未嘗息。唐建中初,爲吐蕃所陷,砥其墉而去。繇是銀、夏、寧、延曁於靈武,歲以河南、山東及江、淮諸道兵士分護其地,謂之防秋。貞元初,副元帥渾瑊復取其地,建百雉焉。自是邊塵乃息,寇患遂止。今纔動偏師,遽收襟要,國之右臂,瘡疣其息哉。”蓋鹽州與靈武諸州脣齒之勢也。宋時爲西夏所據,种諤等議復鹽州以遏其衝,不果。終宋之世,卒不能得志於西夏。明自河套有事,花馬池爲西陲肘腋之患,南擾則禍在慶、環,西掠則憂在平、固,西北則瞰靈州,阻寧夏,故防維爲最切。宏治中,制臣楊一清言:“花馬池東至延綏安邊營,西至寧夏黃河邊横城堡,橫亘四百餘里,黃沙野草,瀰望無際,無高山巨塹爲之阻限,非創築邊牆,不足以禦腹心之患。”從之。正德以後,屯戍日密,議者猶謂宜擇便利之地,大建城堡,增設將領,分屯重兵於清水、興武等營,令三百里間旗幟相望,刁斗相聞,又於鐵柱泉水草大路盡建墩堡,斷其出入之徑,始爲制馭良策耳。九邊考曰:寧夏鎮禦敵之路有四:一曰中衛,險在棗園、柔遠、舊安寨諸處;一曰平羅,險在鹽山、新興、靈武諸處;一曰鎭城,險在赤水、寧化、玉泉、馬跑泉諸處;一曰花馬池,險在定邊營、楊柳屯、清水營、興武營、鐵柱泉諸處。然四路情形,花馬池最急。花馬池者,寧、固、蘭、靖

五原廢縣,

白池城,

龜茲城,

鐵角城,方山,

花馬池,

鹽池,

小鹽池,

天池,

靑沙澗,

長城關,

洪門鎭,

定邊營,

楊柳堡,

鐵柱泉堡,

井兒堡,

沙湃口,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