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鎭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37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8 13:42

寧夏鎭

春秋時羌戎地,秦屬北地郡,二漢因之。晉仍屬北地郡,尋沒於諸國,最後屬赫連夏。後魏為薄骨律鎭地,尋屬靈州。後周爲普樂郡。隋初郡廢,仍屬靈州,大業初屬靈武郡。唐仍屬靈州,天寶初亦屬靈武郡,乾元初復故。宋仍屬靈州,天禧中爲夏人所陷。乾興二年趙德明始城靈州之懷遠鎭爲興州,後又升爲興慶府,復曰中興府,都於此。至蒙古滅之,改爲寧夏路。明初曰寧夏府,洪武五年廢,九年改置寧夏衛,隸陝西都司。今為寧夏鎭。

鎭爲關中之屏蔽,河、隴之噤喉。漢濱河置障,畿輔緩急,視北地之安危。晉邊備不修,雄疆盡成戎藪,故涇、渭以北遂無寧宇。後魏旣并赫連,緣邊列鎭薄骨律與高平沃野相爲形援,而後關、隴無禍患者幾百年。西魏以迄周、隋,亦以靈州爲關中藩捍。唐開元中建朔方節度於此,用以捍禦北方,士馬盛强,甲於諸鎭。及天寶之亂,朔方僚屬崔漪等謀曰:“靈武兵食完富,若北收諸城兵,西發河、隴勁騎,南向以定中原,此萬世一時也。”因共奉牋迎太子,遂爲中興之本矣。廣德初,僕固懷恩以朔方叛,與吐蕃、回紇共肆狓猖,戎馬遂入於郊甸。郭子儀收復朔方,中外之防藉以少固。迄於唐之末造,朔方猶列版圖,窺伺者未敢爭也。宋咸平四年,何亮言:“靈州地方千里,表裏山河,爲中外必爭之地。”五年,靈州陷於趙保吉,自是西夏遂成强敵。天聖以後,涇、原、環、慶關門不啟,而東至鄜、延,西至秦、鳳,亦皆殘敝。蓋靈州據諸路上流,縱横四出,關中且不知所備也。蒙古起於西北,數侵夏境,夏既困憊,遂獵取之。明初既逐擴廓,亦建爲雄鎭。議者謂“寧夏實關中之項背,一日無備,則胸腹四肢舉不可保也”。九邊考:“寧夏之境,賀蘭山環於西北,黃河繞其東南。地險固,田肥美,屹爲要會。然自正統以後,鎭常爲寇衝。蓋明初寇遁漠北,間有侵軼,不過河西一帶。自㳺牧套內,患乃更在河東。若其禍切而備急者,則尤在於花馬池。必花馬池之備密,而寧夏之肩背始可稍息。何也?河西所當備者,若平羅,若洪廣,若玉泉,若廣武,若中衛,雖皆為窺伺之所,而猶山溪隔碍,有險可憑。花馬池則川原平曠,朔騎馳突於此最易。由花馬池而西則興武營,興武營而西北則爲靈州。靈州居寧夏之中,迫近大河,其南與固原邊相接。靈州者,南北之喉舌也。靈州失,則寧夏隔爲外境,而環、固危,環、固危則陝危。然則急靈州更不得不急花馬池矣。”輯畧云:“今鎭城南北不過百餘里,東西不過二百餘里,然號爲雄邊者,以地利得也。夫繇寧夏而言固原,則固原實爲堂奧。固原邊之響石溝至靖逺邊之花兒岔,皆爲庭除,而寧夏與榆林竝爲藩籬,花馬池正其門戶也。若夫賀蘭山盤峙鎮西,套寇闌入河西,往往取道於此。而徐斌水在衛境西南,又爲固原西路之險,河凍則守舊邊,春融則守新邊,此前人成算也。夫恃河爲險,實非遠猷。明萬歷中嘗得松山之地,說者謂自索橋而上,直接鎭番,增築保障,廣布耕屯,則賀蘭以西皆爲內境,而黃河之險,敵不敢與我共,將莊、涼、蘭、靖以迄固原之間,皆可安枕而卧矣。”

寧夏前衞。寧夏左屯衛。

寧夏右屯衛。

懷遠廢縣,

靈武城,

安靜城,

定遠城,

清遠城,

新昌城,

賀蘭山,

峽口山,

省嵬山,

斷頭山,

金積山,

不老山,

宗高谷,

黃河,三岔河,

清水河,

金波湖,

漢延渠,

紅花渠,

御史渠,

千金渠,

鹽池,

廣武營,

玉泉營,

潘昶堡,

楊顯堡,

高臺。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