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河

共 116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02:11

沽河

從塞外來

沽河出禦夷鎮西北九十里丹花嶺下,東南流,大谷水注之。水發鎮北大谷溪,西南流,逕獨石北界,石孤生,不因阿而自峙。又南,九源水注之。水導北川,左右翼注,八川共成一水,故有九源之稱。其水南流至獨石,注大谷水。大谷水又南逕獨石西,又南逕禦夷鎮城西,魏太和中置,以捍北狄也。又東南,尖谷水注之。水源出鎮城東北尖溪,西南流逕鎮城東,西南流注大谷水,亂流南注沽水,又南出峽,夾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以其藉險憑固,易爲依据,巖壁升聳,疎通若門,故得是名也。沽水又南,左合乾溪水,引北川西南逕一故亭東,又西南注沽水。沽水又西南逕赤城東。趙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爲燕所敗,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溪水之名,藉以變稱,故河有赤城之號矣。沽水又東南,與鵲谷水合,水有二源,南即陽樂水也,出且居縣。地理志曰:水出縣東南流,逕大翮山、小翮山北,歴女祁縣故城南。地理志曰:東部都尉治,王莽之祁縣也。世謂之横水,又謂之陽田河。又東南逕一故亭,又東左與?鹵水合。水出西北山,東南流逕?鹵城北,城在居庸縣西北二百里,故名云?鹵。太和中更名禦夷鎮。又東南流注陽樂水。陽樂水又東南,傍狼山南,山石白色特上,亭亭孤立,超出羣山之表。又東南逕温泉東,泉在山曲之中。又逕赤城西,屈逕其城南,東南入赤城河。河水又東南,右合髙峯水。水出髙峯戍東南,城在山上。其水西南流,又屈而東南,入沽水。沽水又西南流出山,逕漁陽縣故城西,而南合七度水。水出北山黄頒谷,故亦謂之黄頒水。東南流注于沽水。沽水又南,漁水注之。水出縣東南平地泉,流西逕漁陽縣故城南。應劭曰:在漁水之陽也。考諸地説則無聞,脈水尋川則有自。今城在斯水之陽,有符應説。漁陽之名當屬此。秦發閭左戍漁陽,即是城也。漁水又西南入沽水。沽水又南,與螺山之水合,水出漁陽城南小山。魏土地記曰:城南五里有螺山,其水西南入沽水。沽水又南,逕安樂縣故城東。晉書地道記曰:晉封劉禪爲公,國俗謂之西潞水也。

南過漁陽狐奴縣北,西南與濕餘水合爲潞河。

沽水西南流,逕狐奴山西,又南逕狐奴縣故城西,漁陽太守張堪于縣開稻田,教民種殖,百姓得以殷富。童謠歌曰:桑無附枝,麥秀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南,陽重溝水注之。水出狐奴山,南轉逕狐奴城西,王莽之所謂舉符也。側城南注,右㑹沽水。沽水又南,濕餘水注之。沽水又南,左㑹鮑丘水,世所謂東潞也。沽水又南,逕潞縣,爲潞河。魏土地記曰:城西三十里有潞河是也。

又東南至雍奴縣西,爲笥溝,㶟水入焉,俗謂之合口也。又東,鮑丘水于縣西北而東出,

又東南至泉州縣,與清河合,東入于海。清河者,派河尾也。

沽河又東南,逕泉州縣故城東,王莽之泉調也。沽水又東南合清河,今無水。清、淇、漳、洹、滱、易、淶、濡、沽、滹沱同歸于海,故經曰派河尾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