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部之餘

共 9488字,需浏览 19分钟

 ·

2023-12-06 04:41

彌勒部之餘

#### 讚歎。

如菩薩本行經云:正使化無數億計人成辟支佛,若有人百歲,四事供養,功德甚多,不如有人以歡喜心一四句偈,讚歎如來功德無量。又如善戒經云:以四天下寶供養於佛。又以重心讚歎如來。是二福德,等無差别。又大悲經云:一稱南無佛名者,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盡也。又若能至誠心念佛功德,乃至一蕐散於空中,於未來世作天梵王,其福不盡,以其不盡,終至涅槃。又涅槃經:迦葉以偈讚佛言:

大悲愍衆生, 故令我歸依,

善拔衆毒箭,故稱大醫王。

世醫所療治, 雖瘥還復生,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世尊甘露藥,以施諸衆生,

衆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來今爲我, 演說大涅槃,

衆生聞秘藏,即得不生滅。

又大方等陀羅尼經:爾時蕐聚菩薩即讚佛言:世尊身色如金山,  猶如日光照世門,

能拔一切諸苦惱,  我今稽首大法王。

世主法王甚希有,  如是妙法復過是,

難見難聞亦難遇,  若有覩者成正覺。

爾時阿須倫以偈讚佛:

世尊面目如日月,  能滅一切諸黒闇,

今復拔濟於我等,  我等歸命天中尊。

文殊師利問經,文殊說偈歎佛云:

我禮一切佛, 調御無等雙,

丈六真法身,亦禮於佛塔。

生處得道處, 法輪涅槃處,行住坐卧處, 一切皆悉禮。

諸佛不思議。妙法亦如是。

能信及果報。 亦不可思議。

能以此祇夜。 讚歎如來者。

於千萬億劫。不墮諸惡?。

佛言。文殊。善哉善哉。如來不可思議。即說偈言。

佛生甘蔗姓。 滅已更不生。

若人歸依佛。不畏地獄苦。又蕐?經偈云。

寧受一切苦。 得聞佛音聲。

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所以無量劫。 受此諸苦惱。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又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云。佛告阿難。彌勒不獨以偈讚我。乃徃過世十無央數劫。爾時有佛號焰光響作王如來。所有梵志長者。名曰賢行。於此佛所已得不起法忍。爾時梵志賢行者,今彌勒菩薩是。阿難白佛言:彌勒!得法忍久遠乃爾。何以不速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耶。佛語阿難:菩薩四事法不取正覺。何等爲四。一淨國土。二護國土。三淨一切。四護一切。是爲四事。彌勒本求佛時。以是四事故不取佛。佛語阿難。我本求佛時亦有此四。然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於其後乃發道意。於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於無上正真之道致最正覺。佛告阿難。我以十事致最正覺。何等爲十。一所有一切無所愛惜。二妻妾。三兒子。四頭目。五手足。六國土。七珍寶財物。八髓腦。九血肉。十不惜身命。我以十事疾得佛道。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汝觀如來在路行時。能令大地髙處令下。下處令髙。髙下諸處悉得平正。如來過後地輒還復。一切樹林傾側向佛。樹神現身低頭禮拜。如來過後樹輒還復,一切丘陵、坑坎、屏厠、臭穢、叢林瓦礫皆悉掃除,平正清淨,馨香芬烈衆蕐布地,如來足履蹈上而過,無情諸物尚皆傾側,何況有情而不加敬?何以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於一切人所無不傾側謙下禮敬,以是善業得成佛已,有情、無情如來行時無不傾側低頭禮拜。我本曽以清淨微妙稱意資産,至心自手施諸衆生。以是業報,如來行時,大地平正,掃灑清淨,又無瓦礫。我於無量諸賢聖所在路行時,曽與掃治道路、泥治房舍。我以平等心無髙下掃治令淨,於一切時常求菩提利益衆生。以是善根。若佛如來在在處處行來路首。自然清淨地平如掌。乃至須彌山王髙八萬四千由旬。在大海中亦深爾許。及鐵圍山髙十六萬八千由旬。亦是金剛堅固。佛涅槃時無不傾側低頭禮敬。若欲遠避不傾側者。亦無是處。

由歎如來故。乃至舍利弗從他聞歎佛偈。亦得道果。故普曜經:安陸比丘以偈報舍利弗言:

吾師天中天, 三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神通猶虚空。

蕐熏去五隂, 㧞十二根本,

不貪天世位, 心淨開法門。

時舍利弗欣然大恱如冥覩明。口言善哉,昔來抱疑,又吾好學,八歲從師,至年十六,靡不周綜,行遍天下十六大國,自謂已達,今乃聞異,無上正眞,得吾本願。由如來過去心淨離著,不害衆生,故,所行之處,脚足不汙,蟲蟻不損。故處處經云:佛不著履,有三因縁:一、使行者少欲;二、現足下輪;三、令人見之歡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縁。一見地有蟲蟻故。二地有生草故。三現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地髙下皆平有三因縁。一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隱。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蟲蛾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隱。同心立意。是故卑者爲髙。髙者爲卑。二、諸天鬼神行福,爲佛除地故,髙下爲平。三、佛爲菩薩時,通利道徑橋梁渡人故,從是得福故髙下正平,欲令人意亦爾。

又智度論云:世尊身好細薄皮相,塵土不著身,如蓮蕐葉不受塵水。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爲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若菩薩舉食著口中,是時咽喉邊兩處流注甘露,和合諸味,是味清淨,故名味中得上味。

又増一阿含經云:無恭敬心於佛者,當生龍蛇中。以過去從龍中來,今猶無敬,多睡癡也。又四分律說偈云:

有敬長老者, 是人能護法。

現世得名譽。將來生善道。讚彌勒四禮文。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

諸佛同證無爲體。真如理實本無縁。

爲誘諸天現兠率。其猶幻士出衆形。

元無人馬迷將有。達者知幻未。曽然。

佛身本淨皆如是。愚夫不了謂同凡。

知佛無來見真佛。於兹必得永長歡,

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

願共諸衆生,上生兠率天,奉見彌勒佛,

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

佛有難思自在力,能以多刹内塵中,

況今現處兠率殿,師子牀上結跏坐。

身如檀金更無比,相好寶色曜光暉。

神通菩薩皆無量,助佛揚化救含靈。

衆生但能至心禮。無始罪業定不生。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

願共諸衆生。上生兠。率天奉見彌勒佛。

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

慈尊寶冠多化佛。其量超過數百千。

此土他方菩薩㑹。廣現神變寶牕中。

佛身白毫光。八萬,恒說不退法輪因。

衆生但能修福業。屈伸臂頃值慈尊。恒沙諸佛由斯現。況我本師釋迦文。

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

願共諸衆生,上生兠率天。奉見彌勒佛,

至心歸命禮,當來彌勒佛。

諸佛恒居清淨刹,受用報體量無窮。

凡夫肉眼未曽識。爲現千尺一金軀。

衆生視之無猒足。令知業果現閻浮。

但能聽經勤誦法。逍遥定徃兠率宫。

三塗於兹必永絶。將來同證一法身。

故我頂禮彌勒佛。唯願慈尊度有情。

願共諸衆生。上生兠率天。奉見彌勒佛。#### 業因

如未曽有經云。下品十善。謂一念頃,中品十善,謂一食頃,上品十善,謂從旦至午,於此時中,心念十善,止於十惡,亦得徃生。故野干心念十善,七日不食,生兠率天。又上生經云:我滅度後,四衆八部欲生第四天,當於一日至第七日,繫念彼天,持佛禁戒,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向願生彌勒佛前,隨念徃生。

又上生經云:若有禮敬彌勒佛者,除?百億劫生死之罪,乃至來世龍蕐樹下,亦得見佛。又云:我滅度後,四衆八部聞名禮拜,命終徃生兠率天中。若有男女犯諸禁戒,造衆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懴悔,一切惡業速得清淨。若有歸依彌勒菩薩,當知是人得不退轉。彌勒成佛,見佛光明,即得受記。又上生經云:佛滅度後,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蕐香供養,行諸三昧,讀誦經典。如是人等,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繋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命終之時,即得徃生兠率天上蓮蕐?中,應時見佛白毫相光,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隨其㝛縁,爲說妙法,令得不退。又増一經云:衆生三業造惡,臨終憶念如來功德者,必離惡道,?得生天上。正使極惡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又大集經云:若修慈者,當捨身命時,見十方佛手摩其頂,䝉手觸故,心安快樂,尋得徃生清淨佛土。

又普賢觀經云:若有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乗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於一彈指頃,除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眞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爲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受一切人天供養。又法蕐經云:若有人受持讀誦、正憶念,解其義?,是人命終爲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道,即徃兠率天上彌勒菩薩所。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大菩薩衆所共圍遶,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而於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若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又智度論云:若善男子能行是深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人人道中來,或兠率天來。所以者何?三惡道中罪苦多故,不得行深般若。欲界諸天著淨妙五欲,心則狂惑,故不能行。色界天等深著禪定味,故不能行。無色界天無形故,故不能行。以兠率天上常有一生補處菩薩,彼中諸天常聞說般若,五欲雖多,法力勝故,是故說二處勝。若從他佛國來生此間,斯則轉勝也。

又處處經云:佛言:彌勒未來下,有四因縁:一、有時福應彼間;二、是此間人麤無能受經者;三、功德未滿;四、世間有能說經者,故彌勒未下。若當來下,餘有五十億七千六十萬歲,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里,由本十種因縁德:一、不掩人眼明,二、不損人眼,三、不覆人眼,四、不藏人善,五、不視殺,六、不視盗,七、不視婬,八、不視隂私求人短,九、諸惡事不視,十、然燈於佛寺。

又佛說彌勒來時經云:佛言:彌勒佛欲來出時,閻浮刹内地山樹草木皆焦盡,於今閻浮刹地周帀六十萬里。彌勒出時。閻浮刹地東西長四十萬里。南北廣三十二萬里。地生五果。四海之内無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樹木長大。人少三毒。民多聚落。城名氾羅那夷。有一婆羅門名須凡。當爲彌勒作父母。名摩訶越題。彌勒當爲作子。相好具足。身長十六丈。生墮城地。目徹視萬里内。頭中目光照四千里。彌勒得道爲佛時。於龍蕐樹下坐。樹髙四十里。廣亦四十里。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時得道。彌勒佛却後六十億劫六十萬歲。當來下王。玄策西國行傳云。唐顯慶二年。勑使王玄策等徃西國送佛袈裟至泥婆羅國。西南至頗羅度來村東坎下有一水火池,若將家火照之,其水上即有火焰於水中出。欲滅,以水沃之,其焰轉熾。漢使等曽於中架一釡,煮飯得熟。使問彼國王,國王答使人云:曽經以杖刺著一金匱,令人挽出。一挽一深。相傳云。此是彌勒佛當來成道。天冠金火龍防守之。此池火乃是火龍火也。又智度論云。彌勒菩薩爲白衣時。師名婆䟦犁。有三種相。一眉間白毫相。二舌覆面相。三隂藏相。如是等非是菩薩時。亦皆有此相也。

又新婆沙論云。曽聞尊者大迦葉波入王舍城。最後乞食。食已未久登雞足山。山有三峯如仰雞足。尊者入中結跏趺坐。作誠言曰。願我此身并納鉢杖久住不壊。乃至經於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慈氏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時。施作佛事。發此願已尋般涅槃。時彼三峯便合成一,掩蔽尊者,儼然而住。及慈氏佛出現世時,將無量人天至此山上,告諸衆曰:汝等欲見釋迦牟尼佛土多功德弟子衆中第一大弟子迦葉波不。舉衆咸曰:我等欲見慈氏如來。即以右手撫雞足山頂,應時峯坼,還爲三分。時迦葉波將納鉢杖從中而出上昇虚空。無量天人覩斯神變,歎未曽有其心調柔。慈氏世尊如應說法皆得見諦。若無留化如此之事云何有耶?有說。有留化事。問:若爾。世尊何故不留化身。至涅槃後任持說法。答:所應作者已究竟故。謂佛所應度皆已度訖。所未度者聖弟子度之。有說。無留化事。問若爾迦葉波事云何得有。答諸信敬天神所任持故。有說。迦葉波爾時未般涅槃。慈氏佛時方取滅度。此不應理。寧可說無不說。彼黙然多時虚作如是說者有留化事。是故大迦葉波已入涅槃,#### 發願:

惟凡夫力弱,習惡來多。以住娑婆其心怯弱。初學是法恐畏退散。常發大願扶持此行。乃至命終心無障惱。隨種善根,願共含識自在徃生。彌勒内衆得至佛前。隨念修學證不退轉。不願徃生於外衆中。恐著五欲不得解脫。故智度論云:有人修少福業,聞有福處,常願徃生,及至命終,各生其中。又大莊?論云:佛國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須願力。如牛雖力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淨佛國土,由願引成,以願力故,福德増長,不失不壊,常見佛故。又如十住論云:若人發心求佛,不休不息,有人以指舉大千世界,在空却住,不足爲難。若發願言:我當作佛,是人希有。何以故?世人心劣,無大志故。又發菩提心論有十大願,常悉修行。

一者,

願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種善根,施與一切衆生,?向佛道,令我此願念念増長,世世所生,終不㤀失,常爲陀羅尼之所守護。

二者願我以此善根生處值佛常得供養,不生無佛國中。

三者願我近諸佛,隨侍左右如影隨形。

四者願我既得親近,爲我說法成就五通。

五者願我通達世諦假名流布,解第一義得正法智。

六者願我以無猒心爲衆生說。示敎利喜皆令開解。

七者願我以佛神力遍至十方一切世界。供養諸佛聽受正法廣攝衆生。

八者願我隨順清淨法輪。一切衆生聽我法者聞我名者。即得捨離一切煩惱。

九者願我隨逐衆生將護與樂。捨身命財荷負正法除無利益。

十者願我雖行正法。心無所行亦無不行。爲化衆生不捨正願。願我以此十大誓願。遍衆生界攝受一切恒沙諸願。若衆生界有盡我願乃盡。然衆生界不可盡故。我此大願亦不可盡。廣度衆生無邊法界。所修善根皆悉?向無上正覺。生彌勒佛前,聞清淨法,悟無生忍。但行住坐卧一生已來,所修善根,並共法界衆生,?向彌勒佛前,速成不退。

玄奘法師云:西方道俗,並作彌勒業,爲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乗師,皆許此法。彌陀淨土,恐凡鄙穢,修行難成。如舊經論,十地已上菩薩,隨分見報佛淨土,依新論意,三地菩薩始可得見報佛淨土,豈容下品凡夫即得徃生?此是别時之意,未可爲定。所以西方大乗許,小乗不許。故法師一生已來,常作彌勒業,臨命終時,發願上生見彌勒佛,請大衆同時說偈云:南無彌勒如來、

應、正等覺,  願與含識,速奉慈顔。南無彌勒如來

所居内衆。  願捨命已。必生其中。感應縁。

晉譙國戴逵。晉沙門釋道安。宋尼釋慧玉。

梁沙門釋僧護。

隋沙門釋靈幹。唐沙門釋善胄。

夫最勝之相。妙出無等。非直光儀莫冩。固亦形好不傳。夫以世俗之指爪。而匠法身之圓極。算數譬喻,豈或萬一?自泥洹以來,久踰千祀,西方像製,流式中夏,雖依經鎔鑄,各務髣髴,名士竒匠,競心展力,而精分密數,未有殊絶。晉世有譙國戴逵字安道者,風清槩遠,留遯舊呉,宅性居理,遊心釋敎。且機思通贍,巧疑造化,乃所以影響法相,咫尺應身,乃作無量。夀挾侍菩薩,研思致妙,精?定製,潛於帷中,密聽衆論,所聞褒貶,輒加詳改,覈准度於毫芒,審光色於濃淡。其和墨㸃采,刻形鏤法,雖周人盡策之微,宋客象楮之妙,不能踰也。委心積慮,三年方成,振代迄今,所未曽有。凡在瞻仰,有若至真。俄而迎像入山,隂之靈寶寺。道俗觀者,皆發菩提心。髙平郗超聞而禮覲,遂撮香而誓曰:若使有常,復覩聖顔;如其無常,願㑹彌勒。既而手中之香,勃焉自?,芳煙直上,其氣聨雲,餘燻葳蕤,溢於衢路。凡預聞見,皆心喜遍身。宋臨川康王撰宣驗記,亦載其顯瑞。戴公居去靈寶百有餘歩,戴甞中夜而起,見寺上有光,其明甚熾,謂是燔火,狼狽徃赴隣曲。知者咸競,駿奔而至,寺門靜閉,迺像放光。明旦衆聞扣門,方起共觀,咸覩佛堂,暉燄洞照于天,莫不整躬䖍禮,歎覺化之無方也。宋文帝迎像供養。恒在後堂。齊髙帝起正覺寺。欲以勝妙靈像鎮撫法殿。乃奉移此像舊在正覺寺。逵又造行像五軀。積慮十年。像舊在瓦官寺。逵第二子顒字仲若。素韻淵澹雅好丘園。既負荷幽貞。亦繼志才巧。逵每製像常共叅慮。濟陽江夷少與顒友。夷嘗託顒造觀世音像。致力罄思。欲令盡美。而相好不圓。積年無成。後夢有人告之曰。江夷於觀世音無縁。可改爲彌勒菩薩。戴即停手。馳書報江。信未及發。而江書已至。俱於此夕感夢。語事符同。戴喜於神應。即改爲彌勒。於是觸手成妙。初不稽思,光顔圓滿,俄爾而成。有識讚仰,感悟因縁之匪差。此像舊在㑹稽龍蕐寺,尋二戴像製,歷代獨歩。其所造甚多,並散在諸寺,難悉詳録。

晉長安五級寺有釋道安,姓衞氏,常山扶柳人也。形雖不逮於人,而聦儁罕儔。七歲讀書,再覽能誦,年至十三出家,日誦萬言,不差一字。師敬異之,爲受具戒,恣其遊學。至鄴,乃入中寺,遇佛圖澄。澄見而嗟異,與語終日,因事澄爲師。澄講安覆,疑難鋒起,安挫?解紛,行有餘力。時人語曰:漆道人,驚四鄰。安後避地,南投襄陽,與弟子釋慧遠等四百餘人渡江,夜行值雷雨,乗電光而進。前行得入一家,見門裏有二馬柳,中間懸一馬蔸,可容一斛。安呼林伯升。主人驚出,果姓林名伯升,謂是神人,厚相奉接。既而弟子問何以知其姓字,安曰:兩木爲林,蔸容百升也。既至襄陽,有一外國銅像,形製古異,時衆不甚恭重。安曰。像形相致佳。但髻形未稱。令弟子鑪冶其髻。既而光焰煥炳。曜滿一堂。詳視髻中。見一舍利。衆咸愧服。安曰。像既靈異。不煩復治。乃止。識者咸謂安知有舍利。故出以示衆。時襄陽習鑿齒。鋒辯天?。籠罩當時。其先籍安髙名。早以致書通好承應真履正,明白内融,慈訓兼照,道俗齊䕃。自大敎東流四百餘年,雖蕃王居士時有奉者,而真丹㝛訓先行上世。道運時遷,俗未僉悟,自須道業之隆,盛無以近。所謂月光將出,靈鉢應降。法師任當洪範,化洽無幽,此方諸僧,咸有思慕。若塵靈東徂,摩尼?曜,一攝七寶之座,暫現明哲之燈,雨甘露於豐草,植栴檀於江湄,則如來之敎,復崇於今日,玄波溢漾,重蕩於末代矣。文多不悉載。及聞安至止,即徃修造。既坐,稱言四海習鑿齒,安曰:彌天釋道安,時人以爲名答。安常注諸經,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說不甚達理,願見瑞相。乃夢見胡道人,頭白,眉毛長,語安云:君所注經,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當相助弘通,可時時設食。後十誦律至,遠公乃知和上所夢賔頭盧也。於是立座飯之,處處成則。安既德爲物宗,學兼三藏。所制僧尼軌範佛法憲章。條爲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二曰常日六時行道飲食唱時法。三曰布薩差使悔過等法。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安每與弟子法遇等。於彌勒前立誓願生兠率。後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異僧,形甚庸陋,來寺寄㝛。寺房既迮,處之講堂。時維那直殿。夜見此僧從牕?出入。遽以白安。安驚起禮訊。問其來意。答云。相爲而來。安曰。自惟罪深,詎可度脫。彼答云。甚可度耳。然須更浴聖僧,情願必果。具示浴法。安請問來生所生之處。彼乃以手虚撥天之西北。即見雲開備覩兠率妙勝之報。爾夕大衆數十人悉皆同見。安後營浴具。見有非常小兒伴侣數十來入寺戲。須臾就浴。果是聖應也。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告衆曰。吾當去矣。是日齋畢無疾而卒塟城内五級寺中。是歲晉泰元十年也。年七十二。安未終之前。毎先聞羅什在西國。思共講析。每勸堅取之。什亦遠聞安風。謂是東方聖人。恒遥而禮之。初安生而便左臂有一皮。廣寸許。著臂捋可得上下之。唯不得出手。時人謂之寶印手菩薩。安既終後十六年。什公方至。什恨不相見,悲恨無極。安既篤好經典,志在宣法,所請外國沙門僧伽提婆、曇摩難提及僧伽跋澄等,譯出衆經百餘萬言。常與沙門法和詮定音字,詳覈文旨,新出衆經,於是獲正。孫綽爲名德沙門,論目云:釋道安博物多通,才經名理,又爲之贊曰:

物有廣贍,人固多宰。淵淵釋安,専能兼倍。飛聲汧壟,馳名淮海。形雖革化,猶若常在。有别記云:河北别有竺道安,與釋道安齊名。謂習鑿齒致書於竺道安。道安本隨師姓竺,後改爲釋。世見其二姓,因謂爲兩人,謬矣。

宋尼釋慧玉,長安人也。行業勤修,經戒通備。嘗於長安薛尚書寺見紅白光,十餘日中。至四月八日,六重寺沙門來遊此寺,於光處得彌勒金像,髙一尺餘。慧玉後南渡樊郢,住江陵靈收寺。元嘉十四年十月,夜見寺東樹有紫光爛起,暉映一林,以告同學妙光等,而悉弗之見也。二十餘日,玉常見焉。後寺主釋法弘將於樹下營築禪基,仰首條間得金坐像,亦髙尺許也。

梁剡石城山有釋僧護,本㑹稽剡人也。少出家,便尅意苦節,戒行?淨。後居剡石城山隱岳寺。寺北有青壁,直上數十餘丈,當中央有如佛焰光之形,上有叢樹,曲幹?䕃。護每經行至壁所,輒見光明煥炳,聞弦管歌讚之聲。於是擎鑪發誓,願博山鐫造十丈石佛,以敬擬彌勒千尺之容,使凡厥有縁,同覩三㑹。以齊建武中招結道俗,初就彫剪,竦鑿移年,僅成面璞。頃之,護遘疾而亾。臨終誓曰: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辦。第二身中其願尅果。後有沙門僧淑纂襲遺功。而資力莫由未獲成遂。至梁天監六年。有始豐令呉郡陸咸。罷邑還國。夜㝛剡溪。值風雨晦冥。咸皆危懼。假寐忽夢見三道人來告云。若識信堅正自然安隱。有建安殿下感患未瘳,若能治剡縣僧護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獲平豫。冥理非虛,宜相開發也。咸還都經年,稍㤀前夢。後出門,乃見一僧云:聽講竒㝛,自言去歲剡溪所囑建安王事,猶憶此不?咸當時懼然,答云:不憶。道人笑曰:宜更思之。仍即辭去。咸悟其非凡,乃倒屣諮訪,追及百歩,忽然不見。咸豁爾意解,具憶前夢,乃剡溪所見第三僧也。咸即馳啓建安王,王即以上聞,勑遣僧祐律師専任像事。王乃深信益加,喜踊充遍,抽捨金貝,誓取成畢。初僧祐未至,一日,寺僧慧逵夢見黒衣大神,翼從甚壯,立于龕所。商略分數。至明旦,初祐律師至,其神應若此。初僧護所創,鑿龕過淺,乃鏟入五丈,更施頂髻及身相。尅成,瑩磨將畢,夜中忽當卍字處,色赤而隆起。今像胷卍字處猶不施,金薄而赤色存焉。像以天監十二年春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坐軀髙五丈,立形十丈。龕前架三層?。又造門閣殿堂。并立衆基業以充供養。其四遠士庶並提挾香蕐萬里來集。供施徃還軌迹填委。自像成之後。建安王所苦消瘳。王後改封。今之南平是也。

隋西京大禪定道場釋靈幹。俗姓李氏。金城狄道人也。志節恭勤。常修淨業。依蕐?經作蓮蕐藏世界海觀。及作彌勒天宫觀。至開皇十七年。遇疾暴悶。唯心不冷。未敢藏?。後醒述云。初見兩人手把文書。房前而立曰。官須見師。俛仰之間。乃與俱徃。狀如乗空。足無所渉。到一大園。七寶樹林。端?如畫。二人送達。便辭而退。幹獨入園,東西極目,但見林地山池,無非珍寶,焜煌亂目,不得正視。樹下花座,或有人坐,或無坐者。忽聞人喚云:靈幹,汝來此耶?尋聲就之,乃慧遠法師也。禮訊問曰:此爲何所?答曰:是兠率陀天,吾與僧休同生於此。次吾南坐上者,是休法師也。遠與休形,並非本身,頂戴天冠,衣以朱紫,光偉絶世,但語聲似舊,依然可識。又謂幹曰:汝與我諸弟子,後皆生此矣。因得覺悟,重増故業,端然觀行,絶交人物。至大業三年,禪定初成,勑召爲道場上座。僧徒一盛,匡救有敘。至於八年,於本房内所患漸重,將欲終卒,目睛上視,不與人對。久之乃?,顔如常日。沙門童眞問疾,因見是相,幹謂眞曰:向見青衣童子二人來召,相逐而去。至兠率天城外,未得入宫。若翹足舉望,則見城中寶樹蕐蓋。若平立,即無所見也。傍侍疾者,向舉目者,是其相矣。真曰。若即住彼大遂本願。幹曰。天樂非久終墜輪廻。蕐?藏海是所圗也。不久氣絶。須臾復蘇。童真問。何所見耶。幹曰。見大水遍滿蕐如車輪。幹坐其上所願足矣。尋爾便卒。以大業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卒於本寺。春秋七十有八也。

唐西京淨影寺釋善胄,俗姓淮氏,瀛州人也。通敏易悟,極閑論激,機辯爲心,美譽聞徹。於仁夀末年,奉勑置塔,送舍利子梓州牛頭山蕐林寺。?轝將達,感豬八頭突倒轝下,從行至舘,驅逐乃走,還來如故。漸至城治,黑蜂四枚,形甚壯偉,隨轝旋遶,數帀便去。既至州舘,夜放大光,明徹屋上,如火焰發,食頃方滅。又掘塔基,入深丈餘,正當函處,得古瓷瓶,無蓋有水,清澄香美,乃用盛於函内。寺九層浮圖,從西南角第二級放光,上照相輪,如五石甕,黄赤如火,良久方隱。又堂内彌勒像,亦放眉間紫光,并二菩薩亦放赤光。通照寺院。前後七度。衆人同見。除不來者。武德三年八月内終於本寺。春秋七十有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