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卷第六十一 元史一百七十四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67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7 20:11

傳卷第六十一 元史一百七十四

翰林學士亞史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宋濂翰林待制承直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勑修

姚燧

姚燧,字端甫,世系見燧伯父樞傳。父格。燧生三歲而孤,育於伯父樞。樞隱居蘇門,謂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楊奐馳書止之曰:燧,令噐也,長自有成尔,何以急爲!且許醮以女。年十三,見許衡於蘇門。十八,始受學於長安。時未嘗爲文,視流輩所作,惟見其不如古人,則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讀韓退之文,試習爲。之,人謂有作者風。稍就正於衡,衡亦賞其辭,且戒之曰:“弓矢爲物,以待盜也,使盜得之,亦將待人。文章固發聞士子之利噐,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將何以應人之見役者哉!非其人而與之,與非其人而拒之,鈞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至元七年,衡以國子祭酒教貴胄,奏召舊弟子十二人,燧自太原驛致舘下。燧年三十八,始爲秦王府文學。未幾,授奉議大夫,兼提舉陜西四川、中興等路學校。十二年,以秦王命,安輯庸、蜀。明年,漢嘉新附,入諭其民。又奉命招王立於合州。又明年,撫循夔府。凡三使蜀,皆稱職。十七年,除陜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録囚延安,逮繫詿誤,皆縱釋之,人服其明决。調山南湖北道,按部澧州,興學賑民,孜孜如弗及。二十三年,自湖北奉㫖趨朝。明年,爲翰林直學士。二十七年,授大司農丞。元貞元年,以翰林學士召脩世祖實録。初置檢閱官,究覈故事,燧與侍讀高道凝緫裁之,書成。大德五年,授中憲大夫、江東廉訪使,移病太平。九年,拜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叅知政事。至大元年,仁宗居藩邸,開宫師府,燧年已七十,遣正字吕洙如漢徵四皓故事,起燧爲太子賓客。未幾,除承㫖學士,尋拜太子少傅。武宗面諭燧,燧拜辭謝曰:“昔臣先伯父樞,嘗除是官,尚不敢拜,臣何敢受!”明年,授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㫖、知制誥兼脩國史。四年,得告南歸,中書以承㫖召,明年,復召,燧以病,俱不赴,卒于家,年七十六。謚曰文。燧先在蘇門山時,讀通鑑綱目,嘗病國統散於逐年,不能一覽而得其離合之槩。至告病江東,著國統離合表若干卷,年經而國緯之,如史記諸表,將附朱熹凢例之後。復取徽、建二本校讎,得三誤焉,序於表首,畧曰:“其一建安二十五年,徽本作‘延康元年。’凡例:中歲改元,在興廢存亡之際,以前爲正,當從建本,於建安二十五年下注‘改元延康。’其二,章武三年,徽本大書‘三年,後主禪建興元年’建本無‘三年’則昭烈爲無終。徽、建皆曰‘後主’於君臣父子之教,所害甚大。是起十四卷,盡十六卷,凢曰後主者,皆失於刋正也。當於三年下注‘帝禪建興元年’明年大書‘帝禪建興二年’庶前後無齟齬也。其三,天寳十五載注‘肅宗皇帝至德元載’明年惟曰‘二載’爲無始,當大書‘二載’上加‘肅宗皇帝至德’使上同於開元。三者鈞失,而建安之取,至德之去,統固在也。若章武之距建興,纔三年耳,遽有帝父主子之異,豈不於統大有關乎?”詳見序篇。燧之學有得於許衡,

由窮理致知,反躬實踐,爲世名儒。爲文閎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有西漢風。宋末弊習爲之一變。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或謂世無知燧者,曰:“豈惟知之,讀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猶寡。”燧曰:“世固有厭空桑而思聞鼓缶者乎?然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彼復有班孟堅者出,表古今人物,九品中必以一等置歐陽子,則爲去聖賢也有級而不遠。其文雖無謝、尹之知,不害於行後。豈有一言幾乎古,而不聞之將來乎?”當時孝子順孫,欲發揮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傳信,其不得者,每爲愧恥。故三十年間,國朝名臣世勳,顯行盛德,皆燧所書。每來謁文,必其行業可嘉,然後許可,辭無溢羙。又稍廣置燕樂,燧則爲之喜而援筆大書,否則弗易得也。時高麗瀋陽王父子連姻帝室,傾貲結朝臣。一日,欲求燧詩文,燧靳不與,至奉㫖乃與之。王贈謝幣帛、金玉名畫五十篚,盛陳致燧,燧卽時分散諸属官及史胥侍從,止留金銀付翰林院爲公用器皿,燧一無所取。人問之,燧曰:“彼藩邦小國,唯以貨利爲重,吾能輕之,使知大朝不以是爲意。”其噐識豪邁過人類如此。然頗恃才,輕視趙孟頫、元明善輩,故君子以是少之。平生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行于世。子三:壎、圻、城。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