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論

轻识古籍-繁体

共 787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23:53

李固論

取天下者必有功臣,守天下者必有名臣。雖然,有國家者寧無功臣,不可以無名臣。何則?功臣以乗便逐利為能,名臣以伏莭死義為任也。昔西漢之末,海内承平,四夷賔服,而王氏竊持國柄,談笑而輒移之。東漢之季,姦雄崛起,中原大亂,而曹公睥睨神器,終身不敢取。臣嘗疑焉。及讀李固與杜喬之諫,門生弟子貫械腰鈇鑕願俱死者相屬,然後始知其所以然也。何則?西漢多功臣也。盖西漢自高祖以馬上得天下,不恱諸生,其取人也先器識,所以朝多功臣,則乗便逐利者衆,形不便,勢不利,彼不為也。故晚節末路,王鳯用事,王章以直言被誅,而天下靡然以茍患失之為風矣。其大臣如張禹孔光輩。皆持禄取容。偷為一切之計。其清節之士。如龔勝郭欽蔣詡之徒。亦不過謝病免歸而巳。其風如此。亂臣賊子奈何而有懼哉。此王氏所以談笑而移之也。東漢自光武不任功臣。鋭意文士。其取人也。先經術,所以朝多名臣,則伏節死義者衆。節之所在,義之所存,彼必為也。故晩節末路,梁冀擅命,固與杜喬以死抗之,而天下靡然以殺身成仁為俗矣。其大臣如陳蕃、黄琬,軰皆捐覆宗族,以急國家之難。黨錮之士如李膺、任宻、范滂之徒,至連頸就誅而無愠色。其俗如此,亂臣賊子柰何而不懼哉。曹公之所以終身而不敢取也。然西漢易亡而復興,東漢難亡而易絶者,何也?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故三代之君,其始也雖勢強大,非有仁心則不興。及其季也,雖徳失政亂,非有不仁之罪則不絶。哀成之君,失徳甚矣,然其事止於女寵佞幸而巳,未犯不仁之罪也,故國亡而復興。桓靈之時,無道極矣,鈎黨之獄,忠臣義士死者百有餘人,諸所夷㓕,至不可勝數,則是不仁之罪巳貫盈矣,故國亡而遂絶。此亦理之必至,事之固然,無足恠也。嗚呼!國者,天下之大器也,君臣者,相與持此器者也。視器之安危,則知人之能否,視國之理亂,則知君臣之賢不肖。以二漢論之,報施之道,其不殊也如此。然則為君臣者,可不戒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