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志?隘
共 2103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2-08 06:24
潞安府志?隘
漢書上黨郡有上黨關、
壺口?、石研?、天井關,當時全據諸險,足稱四塞之國。後雖
割裂分屬,然亦隨要害之地而設守。長子有長
平関、有榖関,有横水廵検司。襄垣有井谷?,
汼谷故?,而後魏又載石井
関,豈即石研?耶?今所存惟壺口関,即吾兒峪
廵檢司。正、綂間,撫臣請于五巑山
置關。嘉靖中,青羊
㓂平,科臣夏言請置玉峽、虹梯二關,各設廵検
司。其山徑僅通人行者,有槲林隘、漳義隘、馬踏隘,皆在壺?、平順東境 潞澤之交,横亘一山,起丹朱嶺至馬鞍壑,
有古長城一道,歲乆傾頽,然遺跡尚在,登高望之,
宛然聯絡,中有營壘,以詢土人,皆曰梁?交兵,築
以相拒。考之五代史,一夾寨書,一甬道書,未有長
城百里而不書者。今陵川呼此山為秦嶺,以為秦
築。以事考之,則長平之役,秦人遮絶趙救兵及
芻餉而築也。當時秦為客,趙為主,客居主地,設
伏出竒,引四十萬人入于計中,四十七日,至于盡降
盡坑,略不相聞,非其勢壓山川,安得咫尺千里。計
此城必此時築,以限趙之南北也。
嘉靖間,邊患孔?,各縣乃扵民居繁衍村落,督
建城堡,以保衛民,群雉雲連,崇墉基布,似亦足恃
以無恐。未幾而吏縁為姦,索瘢擢髮,設為不可結
之局,以難居民而要厚實,呌囂衝突,日夕不休,
民怒不敢言,於是告併告廢,當道亦悉其不得
已之情而亟准之。民惟?其壊之不速而貽復舉
之患也,相与隳其墉,平其基而後快,更不念異
日邊患之??矣。是豈愚無遠慮哉,切于近憂
故也。夬城以衛民,而乃益其禍,穴之足以穿墉
也如此。
上黨?置郡時,奄有潞澤。沁遼之地,居太行之
巔,據天下之脊。自河内觀之,則山高萬仞,自朝歌
望之,則如黒雲在半天,即太原河東亦環趾而處
扵山之外也。乃其勢東南絶險,一天當関,萬軍難
越,西北絶要,我去則易,彼來則難,夫非最勝之
地哉?是以西伯戡?祖伊恐以戒紂。秦取上黨,
遂拔邯鄲,而亡山東諸國。何者?其勢去也。安、史
以後,河北連衡,燕、幽、海岱之間,盡入扵逆孽之
手,而終不能越太行,取尺寸地。則唐置昭義,扼
吭拊背,其勢得也。不獨此耳,魏、齊、周、隋、梁、唐、?、
漢,以及十六國之君,分方?據,互相吞食,得此者
昌,失此者蹙,先至者勝,後至者覆,匪直人謀,
實勢之便然也。所恨元魏無謀,作俑分置,其後
沿革無常,遂令昔時全勝之地,至今不能復合。
澤分太行之南,沁、遼分太行之北。岳陽、榖遠地
也,而入扵河東。楽平、沾縣地也,而入扵太原。則潞
止據太行之東偏耳。澤州獨當一面、差足撐持。
沁、遼偏落一隅、似難孑立。藩籬不固、堂奥中
其得晏然而已乎。吾以為天下之勢、當如視聴
相資,呼吸相應。方其無事,各慎封疆而修内政。
野無不耕之田,人有知方之勇,則深山大澤皆金
湯也,園積窖藏皆府庫也,農工樵牧皆甲䘚
也。一有緩急,則電掣星馳,或觭或角,使一郡常
蓄數郡之威,而敵不知其所攻。乃審勢乗便,
更畨迭出,便敵有顧此失彼之虞,而又不知其
?守。以其餘力南下太行,可以援中州,東出磁、邢,
可以援趙、魏,由間道可以援平陽,由驛途可以
援大鹵,則上黨常為天下之中堅,天下常侍,上
黨為磐石矣。然?分而約之,終不能合,盍就
今日之府,而以三州復來屬,猶然故上黨郡也,
為力不更易哉。
周再勲壺?縣志序, 壺在今日為上黨偏僻地
下邑,當時重関天險,俯視中原,固箭括之通天,
而秦?燕齊之門户也。自商封同姓為?侯,壺即
在其境内,乃負固黨惡,西伯首戡之。克商之後,又
欲築宫扵、五行之山,睠、睠、扵、上黨不置者,可見憑高
扼險,以鞭弭宇内,雖古聖人不能易也。後滅于狄,復
并于?,又為三?,裂而有之,先屬趙,後屬韓。野王之
役,復歸扵,趙遂有四十萬長平之禍,而山東之國以
次兼併矣。鮑永誤用田邑璧馬,遂輸扵雒陽,而光
武以興拔鄴,進圍壺関,不能䘚下,輒重魏武屠城
之怒,豈非以其險要必争,得之則興,失之則亡也哉!
故上黨不拔,天下不可以得志也;壺関不下,上黨不
可得而拔也。自?室南遷,遭劉、石、苻秦、慕容,以
至魏、齊、周、隋,相侵相并,此為要衝。昭義之設,唐以
制河北,終唐世河北之鎮不能侵尺寸之地者,壺實
為虎豹金湯也。自宋改隆徳軍為無事之鎮,潞
亦為無事之州矣。張開及元兵之大?也,即扵壺関、
決勝関保。虎林赤之遏曹州賊也,亦大破於壺関。
夫山河如故,設險依然,何以正徳六年,薊賊踰太行,自
壺関南界入潞郡,大掠雄山鄕而去。崇禎十五年,
叛将任國?夜踰壺口,襲北董等鎮,長驅歌舞
而歸。所謂守或非其人,化為狼與豺者,非邪?嘗披
往牒,壺亦嘗為郡矣。但後世代有沿革建置,屢
更分割,漸成蕞爾,其實今之長治、潞城、?城、平
順。皆其故地也。自澤潞分壺,遂獨為咽喉重地。
承平日乆,武備寖弛,而壺口一関,今亦分析。扵?
城縣界,并無一騎一兵,城戍要害者止有弓兵數
人,譏商盤詰,然皆有名無實,不堪禦暴。未兩既
尠綢繆,堤决從何堙塞。是在當事者熟思而
早計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