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諧聲譜序

共 84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2:49

說文解字諧聲譜序

本朝言韻學者數十家,而顧氏炎武㝡著其古音表,析唐韻二百十部而類從之爲十部,字以從韻之部,諧聲以定韻之字,而古音復明。江氏永古韻,標準之祖禰也。江氏析爲十三部,後段氏玉裁復析爲十七部。其言時時反攻顧氏,以自見其學。然綱而紀之,笵而圍之者,顧氏也。吾友莊述祖寶琛析爲十九部,以小篆寫之。寶琛未竟其業,屬之張惠言臯文,復析爲二十部。臯文寫畢,復之寶琛,題曰說文諧聲譜,以小篆皆用許氏原書,不增減也。敬桉說文卽五百四十部之文,解字卽九千三百五十三之字,改題曰說文解字諧聲譜,而爲之序。序曰:昔者先王虞書。名之淆也。于是設官以達之。書者。有形者也。其一之猶易也。名者,無形者也。無形則差,數生而一之爲難。臯文此書。書宗許氏。於書蓋顜若矣。而名則以顧氏爲大。凡後世之音悉排之。所趨可謂正矣。雖然。脣齒之差。父不能得之於子焉。宮徴之易。君不能强之於臣焉。輕重相承,疾徐相生,毫釐之間,可以千里,况廣之以四海,引之以千古哉。是故聖人之作爾雅也,廣輪之變曰釋言,山河之隔,都鄙之囿是也。古今之變曰釋詁,歲月之積,時代之遷是也。其不變者,聖賢所錄,方策所傳,别之曰釋訓。經語史論,以義爲重,故無所變焉。夫釋言之文,音之以橫被者也,後世於是有方言之書。釋詁之文,音之以從貫者也,後世於是有古今韻之書。方言之變有窮,而古今韻之變無盡。故言韻者,必以別古今韻爲要領,而方言從之,縱得而橫。自序之義也。夫周公、孔子,大聖人也;子夏諸儒,大賢人也,而釋言、釋詁所收如是,未嘗尊雅而屏俗,揚遠而抑近也。是故言韻者以廣取爲宗,用韻者以適時爲大。易之韻歸之易,詩之韻歸之詩,秦、漢之韻歸之秦、漢,唐、宋、元、明之韻歸之唐、宋、元、明。爲繇、爲頌、爲箴,吾以從乎易焉。爲誄、爲銘,爲四言詩,吾以從乎詩焉。爲騷、爲賦,吾以從乎秦漢焉。爲五七言詩,吾以從乎唐宋焉。爲詞曲,吾以從乎元與明焉。若夫成一家之絶學,求前人之墜緒,開後來之精識,臯文此書之所得,蓋有末易幾及者。學者能潛心於是,則書與名之學,其亦庶幾焉也已。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