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四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06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22:51

臨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四

論議

三聖人

周公

子貢

揚孟

材論

命解

對疑

三聖人

孟子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巳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之爲名,道之極,德之至也。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此大賢者之事也。賢者之事如此,則可謂備矣,而猶未足以鑚聖人之堅,仰聖人之高。以聖人觀之,猶太山之於岡陵,河海之於陂澤,然則聖人之事,可知其大矣。易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此蓋聖人之事也。德苟不足以合於天地,明苟不足以合於日月,吉凶苟不足以合於鬼神,則非所謂聖人矣。孟子論伯夷、伊尹、栁下惠,皆曰聖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夫動言視聽,苟有不合於禮者,則不足以爲大賢人。而聖人之名,非大賢人之所得擬也,豈隘與不恭者所得僭哉?蓋聞聖人之言行不苟而已,將以爲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於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而後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進而寡退,苟得而害義。此其流風末俗之弊也。聖人患其弊,於是伯夷出而矯之,制其行於天下曰:治則進,亂則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後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進,過廉而復刻。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聖人又患其弊,於是栁下惠出而矯之,制其行於天下,曰:不羞汗君,不辭小官,遺逸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而後世之士多不能求栁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汙而寡㓗,惡異而尚同。此其流風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時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時,三聖人之弊各極於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於天下,曰:可以?則?,可以久則久,可以仕則仕,可以處則處。然後聖人之道大具,而無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無弊者,豈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爲終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栁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聖人之所以能大過人者,蓋能以身救弊於天下耳。如皆欲爲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則惡在其爲聖人哉!是故使三人者當孔子之時,則皆足以爲孔子也。然其所以爲之清,爲之任,爲之和者,時耳,豈滯於此一端而已乎?苟在於一端而已,則不足以爲賢人也,豈孟子所謂聖人哉?孟子之所謂隘與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時爾。且夏之道豈不矣哉,而殷人以爲野;殷之道豈不美哉,而周人以爲鬼。所謂隘與不恭者,何以異於是乎?當孟子之時,有敎孟子枉尺直尋者,有敎孟子權以援天下者,蓋其俗有似於伊尹之弊時也。是以孟子論是三人者,必先伯夷,亦所以矯天下之弊耳。故曰聖人之言行,豈苟而已,將以爲天下法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