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李陵論

轻识古籍-繁体

共 78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10:20

漢將李陵論

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爲臣爲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䇿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於王事非忠,生降於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後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孟堅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故敗而死者,是其?也。春秋?以美狼曋者爲能獲其死?,而陵獲?不死,得無譏焉。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衆,以勞破逸,再接再㨗,功孰大焉?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卒就生降,噫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屈身於夷狄,束手爲俘虜,不可以言勇;喪戰勲於前,墜家聲於後,不可以言智;罪逭於躬,禍移於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爲比,又何謬歟?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其微軀,受制於強虜,雖有區區之意,亦奚爲哉?夫吳、齊者,越、魯之敵國;匈奴者,漢之外臣。俾大漢之將爲單于之擒,是長宼讎辱國家甚矣。况二子雖不死,無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無陵及親之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竊慕之,是大失臣子之義也。觀陵答子卿之書,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巳,而不自内省其始終焉。何者,與其欲刺心自明,刎頸見志,曷若効節致命,取信於君。與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國,曷若忘身守死,而紓禍於親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苟聴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徳。答曰:設使陵不苟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於世,刑不加親,戰功足以冠當時,壯節足以垂後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嗚呼,予聞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生或輕於鴻毛。若死重於義,則視之如泰山也。若義重於死。則視之如鴻毛也。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爲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