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製道德眞經䟽卷之四

轻识古籍-繁体

共 118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2-06 05:57

唐玄宗御製道德眞經䟽卷之四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

䟽:此明法性清淨也。行謂修行也。法性清淨,是曰重玄。雖藉勤行,必須無著,次來次滅,雖行無行,相與道合,故云善行。能如此,則空有一齊,境心俱淨,欲求轍迹,不亦難乎?故云善行無轍迹。

善言無瑕謫。

䟽:此明善行之人不滯言教也。瑕,病也。謫,責也。言謂教也。夫善行無迹,則能了言教,不爲執滯,於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遺象存意,理照言忘,於彼言教,一無病責,故云善言無瑕謫。

善計者,不用籌算。

䟽:此明言教無滯,則不異門也。夫執言滯行,辯是與非,適令巧曆亦不能計。若能了諸法皆方便門,究竟清淨,不生他見,則無勞籌策算數,自能深入一乗。善計若斯,何勞籌算?故云善計者不用籌算。

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

䟽云:此明不計異門,則欲心自閉也。横曰關,竪曰楗。夫善行善閉,不耽不滯,則心服清淨,境塵不起,故云善閉雖無關楗,其可開乎?故云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䟽:此明善閉之人,心與道合也。結,繫也。繩,索也。約,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遺照,深契道源於諸法中,盡能不滯繫心於此,故云善結。夫用繩約者,繩散則約解,以道結者,心靜則道冥,適使萬緣盡興,終能一無所染,雖無繩索約束,豈可解而散乎?故云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䟽: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聖人心雖凝寂,教則流通,故常用善能以救人,必令釋然而達解,大慈平等,無所偏隔,凡是於人,盡皆善誘,故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䟽:物者通有識無識也。救人善教,故不棄人,救物善心,亦無棄物,令動植咸遂,無有夭傷者,故云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䟽:襲,密用也。明,了悟之。善行救人,在於忘遣,若滯教矜有,轍迹必存,故雖常救人,終使慧心無滯,如此密用,則悟了。故云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䟽:師,法也。夫善人者,離諸愛染,則心清淨,於法無滯,則教圓通。取喻於水,物來斯鑒,所鑒者則形而有象,能鑒者見象而無心。善人正慧若斯,故可爲不善人之師法也。

不善人,善人之資。

䟽:資,取也。夫火有炎,寒者附之。聞道勤行,必資宗匠,旣説先生之善,須伏弟子之勞,則不善之人,善人可取以役使爾。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爲要妙。

䟽:夫初地進修,兩存學相,未能忘教,故貴愛師資。若能了其行門,則學無所學,師資之名旣去,貴愛之字不存。然此章大宗,教之忘遣,語以漸頓,不無階級,論其造極,是法都空,故前舉爲師爲資,示進修之路,後云不貴不愛,導悟證之門。則明所以貴師爲存學相,學相旣空,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爲存教相,於教兼忘,故不愛資,相忘江湖,自無濡沬。乍聞斯道,凡俗不悟,執學滯教,則必以爲大迷,故老君格量云,雖知凡俗以爲大迷,於道而論,是謂要妙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