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

共 78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0:57

雜著

武王不黜殷辨

或有問於予曰:謝疉山上劉丞相書,謂紂之亡也,以八百國之師,不能抗夷齊二子之論,武王、太公廩廩無所容,急以興滅繼絕謝天下,殷之後遂與周竝。王使三監淮夷不叛,則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殷之位號必不奪,微子未必以宋代殷而降爲上公也。如疉山言,則是殷周之際有二王竝立也。有諸?予曰:子亦嘗知天人之旨乎?以有天下者之子孫而言,是祖宗所世守也。斯卽一成一族,不可輕以予人,是固在人之見也。自天言之,則國非一家之私也,雖繼世嗣統者,或未嘗不爲之少恕,而至於貫盈,則訖其命而非爲過。是以爲之臣者,得應天順人而取而代之。故使武王未嘗黜殷,則必受辛之惡未絕於天,確然有不當黜之義,而渡河之舉,反爲逆節。當黜而黜,武王固已奉天命而行之,安有東帝西帝之謬而見於大聖人之世者。或曰:殷周固不得竝王,使武王誅商之後,立武庚繼殷,而退就藩服,不稱尊號,迨小腆,自作不靖,然後不得已而黜其命,豈不更善?予曰:爲斯言者,總有一武王非聖人之論橫於胸中,而疑乎黜殷之非者也。夫令武王果執臣節,亦必不立武庚,何也?受辛之惡,不止蔡叔,而有天下之與有國,又不可同年而語也。罪人之餘,斷無君臨萬方之理。或求微子於遜荒之中而立之,以箕子、微仲、商容、膠鬲之徒左右而先後之。武王退居於鎬,不必別爲善後之計也,豈俟立之監而置之輔哉?武王之所以不出此者,洞見夫天人之故,革命而無所嫌也。旣不出於此,受辛旣死,姑封其後以主旣屋之社,以延六百年之祀可也。其不遷之異地者,以累世之宗廟陵寢在焉,此武王之仁也。說者以南巢之放,未嘗封夏後於故都。夫聖人之事,亦豈必相襲乎?且子將以伯夷之事,果有之與否?叩馬之辭雖未足據,而不食周粟,則古今所傳也。使殷實未嘗黜,則粟固未屬周也,伯夷誣武王矣。曰:然則疉山何以有此言也?予曰:疉山當元人旣下江南,思延宋祚,特有爲言之也。不然,曾是民無二王之旨,而儒者乃未之聞也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