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婁章句上

轻识古籍-繁体

共 298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6 00:11

離婁章句上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貟;師曠之聦,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丗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聖人旣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爲方貟平直,不可勝用也;旣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旣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爲髙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爲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髙位,不仁而在髙位,是播其惡於衆也。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泄泄,猶沓沓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孟子曰:規矩,方貟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巳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巳矣。暴其民甚,則身弑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丗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逺,在夏后之丗。此之謂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酒。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爲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敎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旣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於呉。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爲政於天下矣。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旣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孔子曰:仁不可爲衆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淸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淸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大甲曰:天作孼,猶可違;自作孼,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爲淵敺魚者,獺也;爲叢敺爵者,鸇也;爲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爲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爲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逺,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恱,弗信於友矣。恱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恱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濵,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大公辟紂,居東海之濵,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爲政於天下矣。孟子曰:求也爲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况於爲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奄其惡。胷中正,則眸子瞭焉,胷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㳟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爲㳟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爲哉?

淳于髠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

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敎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敎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敎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敎之,父子之閒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爲大?事親爲大。守孰爲大?守身爲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爲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爲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晳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閒也,惟大人爲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樂正子從於子敖之齊,樂正子見孟子。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

曰:先生何爲出此言也?曰:子來幾日矣?曰:昔者。

曰:昔者,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館未定。

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曰:克有罪。孟子謂樂正子曰:子之從於子敖來,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舜不告而娶,爲無後也。君子以爲猶告也。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也,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恱而將歸已,視天下恱而歸已,猶草芥也,惟舜爲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孟子卷第七。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