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禹之事

共 82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6 08:37

舜禹之事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漢禪,還自南郊,謂其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由丕以來皆?之。

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嚮者丕若曰:舜禹之道,吾知之矣。丕罪也,其事則信。吾見?者之不知言,未見丕之可?者也。

凢!易姓授位,公與私,仁與強,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後者繫,其事同。使以堯之聖,一日得舜而與之天下,能乎?吾於小爭於朝。大爭於野。其爲亂堯無以巳之何也。堯未忘於人。舜未繫於人也。堯之得舜也以聖。舜之得堯也以聖。兩聖獨得於天下之上。奈愚人何。其立於朝者。放齊猶曰朱啓明。而况在野者乎。堯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堯之忘已而繫舜於人也,進而自繫。舜舉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興五教,立禮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時月,正暦數,齊律度,量權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積十餘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齊我者舜也,資我者舜也。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而堯隤然聾其聦,昏其明,愚其聖。人曰:徃之所謂堯者,果烏乎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餘年,其思而問者加少矣。至於堯死,天下曰:乆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後能揖譲受終於文祖。舜之與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繫於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繫,猶是也,而啓賢聞於人,故不能。夫其始繫於人也厚,則其忘之也遲。不然反是。

漢之失德乆矣,其不繫而忘也甚矣。宦董?陶之賊,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禍以立強,積三十餘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巳,無漢之思也。丕嗣而禪,天下得之以爲晚,何以異夫舜、禹之事耶?然則漢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曹氏非能自繫也,其事自繫也。公與私,仁與強,其道不同,其忘而繫者,無以異也。堯舜之忘,不使如漢,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繫,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堯、舜。然而丗徒探其情而?之。故曰?其言者非也。

問者曰。堯崩。天下若䘮考妣。四海遏宻。八音三載。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歟。曰。是舜歸德於堯。史尊堯之德之辭者也。堯之老更一丗矣。德乎堯者盖巳死矣。其幼而存者。堯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與人天下。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