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吏部尚書孫邕傳

共 171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2-09 02:54

魏吏部尚書孫邕傳

孫邕字宗儒,樂安青州人也。

論語集解疏云:孫邕字宗儒,樂安靑州人也。

典論云: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術,自以當仙,濟南孫邕少事之,從至京師,㑹和平病死,因葬之東陶。有書百餘卷,藥數囊,悉以送之。後弟子夏榮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寳書仙藥。

按論語集解疏邕爲樂安人,孫夫人碑及典論謂爲濟南人者。靑州在濟水南,

其先與齊同姓,岀自田完。四世孫無宇,生二子常書。書字子占,齊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書子馮生吳將武,武生明,明生臏,史記有傳。自臏至邕,無世數可紀。

任城太守孫夫人碑云:其口與齊同姓,口別閭族,遂以爲氏。古今姓氏書云:孫岀自嬀姓。齊田完,字敬仲,四世孫無宇,二子:常書。書字子占,齊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食采于樂安。生馮,字起宗,齊卿。馮生武,字長卿,以田、鮑四族謀作亂,奔吳爲將軍。三子:馳、明、敵。明食采於富春,自是世爲富春人。明生臏,臏字勝,宇國輔秦將。勝生葢,字光道,漢中守。生知,字萬方,封武信君。知生愈,字湛然。二子:豐、益。益字元器,生卿,字伯高,漢侍中。生憑,字景純,車騎將軍。二子:届、詢。詢字㑹宗,安定太守。二子:鸞、騏。鸞生爰居,爰居生福,爲太原太守,遇赤眉之難,遂居太原。

邕少儒雅。漢光和中,從北海王和平至許昌。魏國初建,爲侍郞,事文帝、明帝。齊王芳歴陳留渤海太守。遷吏部尚書。爲侍中光祿大夫。建德亭侯。

孫夫人碑云:父列卿光祿大夫建德亭侯。以儒雅稱,世濟其休。又云。父爲侍郞。又云。爲渤海太守。又云:舉君爲侍中。邕未有繼室,長沙桓階死,寡妻伏氏有國色,文帝欲以妻之,因辭以與階同寮,不奉詔。文帝報曰:生敬其人,死辭其室,追遠敬終,違而得道者也。

魏志桓階傳云: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魏國初建,爲虎賁中郎將。侍中。

孫夫人碑云:父時未口,繼室長沙人桓伯序有寡妻伏氏,魏文帝以用妻之。伏氏柔少有國色,口非所好,而顧爲尊命,莫之能定。夫人謂父曰:何不以嘗同寮辭之?父意乃窹。文帝詔報之曰:生敬其人,死辭其室,追遠敬終,違而得道者也。父悅,入謂之曰:昔臧武仲先犯齊莊,不令與已邑。今我不犯尊而蒙優詔,同歸殊塗爾。又云:伯序爲侍中,父爲侍郎,此爲同寮。與鮑勛最善,爲陳留太守。時帝從壽春還,邕謁帝岀過勛,邪行營壘閒,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其事。魏志鮑勛傳云:勛爲治書執法,帝從壽春還屯陳留,太守孫邕見出過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埓,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大軍還洛陽,曜密表勛私解邕事。

靑龍元年,盧毓爲吏部尚書,多用老成,奏以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毁譽相進退,故眞僞渾雜,虛實相蒙。因作考課法。明帝使毓自選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舉阮武及邕。帝卒用邕。

孫夫人碑云:口口爲吏部尚書,多用老成,先帝舊臣。魏志盧毓傳云:毓爲吏部尚書,使毓自選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舉常侍鄭沖,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舉吾所未聞者。乃舉阮武、孫邕,帝於是用邕。

管寧在靑州,不應詔辟。正始二年,邕爲侍中,與太僕陶?、一永寧衞尉孟觀、中書侍郎王基薦寧文見寧傳。於是安車蒲輪,僃禮聘寧、㑹。寧卒,拜其子邈郎中。

魏志管寧傳云: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人也。正始二年,太僕陶?、一永寧、衞尉孟觀、侍中孫邕、中書侍郞王基薦寧云云。於是特具安車蒲輪,束帛加璧聘焉。㑹寧卒時年八十四,拜子邈郞中。後爲博士。

何晏上論語集解,邕與鄭沖、曹羲、荀顗等共成之。論語集解序云:光祿大夫關內侯臣孫邕、光祿大夫臣鄭沖、散騎常侍中領軍安鄕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顗、尚書駙馬都尉關內侯臣何晏上

及司馬景王承皇太后令,奏帝芳歸藩于齊,以避皇位。邕爲光祿大夫、關內侯共奏永寧宫。邕後遂無所見。

國朝嘉慶十一年,得其金印方寸,文曰建德亭侯。魏志齊王芳紀注:魏書曰:景王承皇太后令,與羣臣共爲奏永寧宮,有光祿大夫關內侯臣邕。

贊曰:孫邕不負死友,殉以遺囊,奉詔納室,義形于色,所爲志節之士也。及司馬景王之行大事,雖名列奏牘,而封拜無聞,殆恥居其功者,君子猶有取焉。傳不見于魏志,千年之後,金印出土,子忝同族,因輯錄事迹,補傳以存家乘云。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