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所聞

共 2637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2-07 04:28

南都所聞

薛宗愽請諸職事㑹茶,曰:禮豈岀於人心?如此事,本非意之所欲,但不得巳耳。老子曰:禮者,忠信之薄。荀子曰:禮起於聖人之僞,眞箇是。因問之曰:所以召茶者何謂?薛曰:前後例如此。近日以事多與此等稍踈闊,心中打不過。湏一請之,曰:只爲前後例合如此,心中自打不過,豈自外來?如云辭遜之心,禮之端,亦只是心有所不安,故當辭遜。只此是禮,非僞爲也。問:易曰:乾坤,其易之門耶?所謂門,莫是學易自此入否?曰:不然。今人多如此說,故有喻易爲屋室,謂其入必有其門,則乾坤是也。爲此言者,只爲元不曉易。夫易與乾坤,豈有二物?孰爲内外?謂之乾坤者,因其健順而命之名耳。乾坤即易,易即乾坤。故孔子曰:乾坤毀,則無以見易。蓋無乾坤則不見易,非易則無乾坤。謂乾坤爲易之門者,隂陽之氣有動靜屈伸爾。一動一靜,或屈或伸,闔闢之象也。故孔子又曰:闔户謂之坤,闢户謂之乾。所謂門者如此。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夫氣之闔闢往來,豈有窮哉!有闔有闢,變由是生。其變無常,非易而何?小蔡云:輕清者上爲天,神應之爲乾;重濁者下爲地,神應之爲坤。似此解釋夢也,未夢見易。大抵看易湏先識他根本,然後有得。夫易,求之吾身,斯可見矣,豈應外求?張横渠於正蒙中曾畧說破云:乾坤之闔闢,岀入息之象也。非見得徹,言不能及此。某舊曾作明道哀辭云:通闔闢於一息耶,尸者其誰?蓋言易之在我也,人人有易,不知自求,只於文字上用功,要作何用?此等語,若非以見問,終說不到。如某與定夫相㑹,亦未嘗及從可。某常疑定夫學易,亦恐岀他荆公未得。荆公於易,只是理㑹,文義未必心通。若非心通,縱說得分明徹了,不濟事。易不比他經湏心通始得。如龔深父說易,元無所見。可憐一生用功,都無是處。問:乾坤即隂陽之氣否?曰:分明說乾陽物,坤隂物,旣是隂陽。又曰:乾坤何也?曰:乾坤正言其健順爾。識破本根,湏是知體同名異,自然意義曉然。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坤本無體,天地之位定,則乾坤斯定。不有天地,乾坤何辨?問:天地即輕清重濁之氣。升降否?曰:然。天地乾坤亦是異名同體,其本一物,變生則名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亦此物也。但因變化出來,故千態萬變,各自陳露,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變化,神之所爲也。其所以變化,孰從而見之?因其成象於天,成形於地,然後變化可得而見焉。因云:舊常解此義云:無象無形,則神之所爲隱矣;有象有形,變化於是乎著。因問:乾坤毀,則無以見易。如此,則易不屬無矣。曰:昜固非無。張橫渠深闢老子有無之論,莫有見於此否?曰:然。才說無,便成斷㓕去。如釋氏說空,又曰:非空,到了費力。聖人只說易,最爲的當。因言:孟子論養氣,到此方見有功於前聖。曰:如孟子者,方是能曉易。如說必有事焉,非見得分明,此説如何撰得!又問:正叔先生以必有事焉,而勿正爲一句。某嘗疑勿正心似非聖賢語意。及見此,乃知正叔先生讀書有力。曰:事說勿正則可,心說勿正則不可。正叔讀書,直是不草草,他議論方是議論。伯思言:正叔以至大至剛以直爲一句,養而無害爲一句。或云:伯淳曾言至大至剛之氣,湏以直養?正叔堅云:先兄無此說。若曰以直養而無害,莫不妨。曰:嫌於將一物養一物,不如養而無害較渾全。他門說話,湏是與他思量體究,方見好處。

問:易有太極,莫便是道之所謂中否?曰:然。若是,則本無定位,當處即是太極耶?曰:然。兩儀、四象、八卦,如何自此生?曰:旣有太極,便有上下;有上下,便有左右前後;有左右前後四方,便有四維,皆自然之理也。

人君所以御其臣,只有一箇名分,不可易。名分旣正,上下自定,雖有㓜冲之主在上,而天下不亂。若以智籠臣下,智有時而困,則彼不爲用矣。其勢湏至於誅殛之然後巳。觀西漢之君臣,多尚權謀,當時大臣少有能全身者,蓋以此。某舊作十論,曾有一篇及此。朝廷上做事湏,先令學術粗明,然後可以爲不然,人人說一般話,如何做得事?王章論王鳯,當時人君非不悟,但以力弱,被王鳯才理㑹起,便推從王章身上去,章終被禍。人君如此,誰敢與他放脚手做事!

正叔在經筵,潞公入劄子要宰相以下聽講。講罷,諸公皆退。晦叔云:可謂稱職。堯夫云:眞侍講。又一人云:不知古人告其君,還能如此否?只爲諸公欽服他,他又多忤人,所以後來謗生。因說正叔經筵開陳,故及此。所論列有處記

圎。覺經言作、止、任、㓕是四病。作即所謂助長,止即所謂不芸苗,任、㓕即是無事。

解經大抵湏得理㑹而語簡。舊嘗解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云:行其所無事,不亦易乎?一以貫之,不亦簡乎!如是則天下之理得矣。又言:行其所無事,一以貫之,只是一箇自然之理。繫辭中語言,直有難理㑹處。今人注解,只是亂說。

問:正叔云:詩非聖人所作。當時所取,只以其止於禮義。至如比其君狡童碩䑕則巳甚,其說如何?曰:此理舊疑來。因學春秋,遂知其意。春秋書突之奔及其歸,皆曰鄭伯突。其書忽,止曰鄭忽。蓋不以忽爲君故也。不以爲君,故詩人目之爲狡童。觀褰裳之詩云:狂童恣行,國人思大國之正已。其詩曰:子惠思我,褰裳渉溱。言人心巳離,若大國見正,國人必從之矣。人之視忽如此,尚誰以爲君?若猶以爲君,則比之狡重,誠不可矣。碩䑕如何?曰:魏之重斂,至使人欲適彼樂國,則人心之離亦可見矣。又云:人心合而從之則爲君,離而去之則爲獨夫,學者若不以敬爲事,便無用心處。致一之謂一,無適之謂一。

人言春秋難知,其實,昭如日星。孔子於五經中言其理,於春秋著其行事。學者若得五經之理,春秋誠不難知。又云:伯淳先生嘗有語云:看春秋,若經不通,則當求之傳;傳不通,則當求之經。某曾問之云:傳不通,則當求之經,何也?曰:只如左氏春秋書君氏卒,君氏乃惠公繼室聲子也。而公羊春秋則書曰尹氏,傳云大夫也。然聲子而書曰君氏,是何義湏?當以尹氏爲正,此所謂求之經。

問:乾坤用九六。荆公曰:進君子,退小人,固非自然之理。而正叔云:觀河圖數可見,何也?曰:此多有議論,少有分明。繫辭分明說云:參天兩地而?數九,叄天;六。兩地也。

因言:了翁說易,多以一字貫衆義,如何?曰:易卦用字,有如此者,有不如此者。如云習坎,重險也。又言天險地險,王公設險,則險爲善;睽也,又言天地睽而萬物通,男女睽而其志同,則乖爲善。蓋一字兩用字,非此?則不可。如師是師旅之師,豈可說爲師友之師!以來書云爾,故及之。

形色,天性也,有物必有則也。物即是形色,即是天性,唯聖人然後可以踐形。踐,履也,體性故也。蓋形色必有所以爲形色者,是聖人之所履也。謂形色爲天性,亦猶所謂色即是空。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