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漓水篇跋

共 961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2-09 00:53

水經漓水篇跋

漓水一名瀜水。乃䍧柯江之下流。分鬱水豚水諸川。入於交州。復至中土。歴三十六灘而爲漓水。本無所關於湘水。其必引湘水而通之者。秦史祿運漕之故也。故湘漓所以通。專在於零渠。水經不知。遂謂湘漓同源。此大謬也。范石湖曰。漓水南下興安。地勢高,與湘水遠不相謀。史祿始派湘之流而注之漓,使北水南合。作渠之法,於湘流沙磕中壘石作鏵,觜銳其前,逆分湘流爲兩,激之六十里,行渠中以入漓江,與俱南渠繞興安界,深不數尺,廣丈餘,六十里閒置斗門三十六,土人但謂之斗。舟入一斗,則復閘,斗伺水積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來。治水之巧,無如此渠。石湖之言,足補善長之遺,兼糾柳開輩之謬。水經涑水篇、跋水經之例,凡羣水合於一大水者,皆詳志其源流。若別自有篇者,雖於大水志其會歸之地,而不復詳,以本篇自具也。涑水別自有篇者也,出於河東聞喜縣黍葭谷,過周陽,又過安邑,又過解縣,而注於張陽池,此其源流也。乃河水篇中河北縣又有一涑水,水岀縣之雷首山,西南流,亦曰雷水,逕桑泉,俗謂之陽安澗水,而西南流注於河。其源流各別,葢聞喜之涑卽洮水也,通鑑地理通釋所云在陜州夏縣北四十里者是也。河北之涑水,則雷水亦陽安水也,通鑑地理通釋所云河中臨晉縣東十二里者是也。近人竟合而一之。樂史曰:涑川自聞喜接河中。而顧祖禹曰:涑卽絳水下流,自絳歴聞喜、夏縣、安邑、猗氏,至臨晉縣界,合姚暹渠而西出,經蒲坂,又西南注於河,名陽安㵎水葢,自猗氏以上,皆洮水之源流也。自臨晉以下,則河水篇者是巳。此在水經一百二十餘篇中一大疑案,而未有疏晰之者。愚讀涑水篇,但言涑水入張澤,而不言張澤之所入。又曰:西北去蒲坂十五里。然則聞喜之涑水所入,正與河北之涑水所出相接,而又皆名涑水。道元不細剖之,乃兩處竝引左氏伐我涑川之語,則道元巳自蒙混矣,況千餘年後乎?厚齋雖兩列之,而亦不甚了了,遂日益無徵。及讀唐志,虞鄕縣北十五里有涑水渠,貞觀十七年蒲州刺史薛萬徹所開,自聞喜引流入臨晉以漑田,乃恍然曰:斯兩涑水所由合也。則前此聞喜之流,竝不與臨晉通,葢至唐而始合也。故鹽池圖說曰:涑水中尾多窄,至臨晉而山溪諸水咸注之。不知涑水本至張陽而止,所謂中尾多窄者,出於人力之通過,此則又一涑水也。若左傳之涑川,則原在聞喜,不在蒲坂,葢王官城亦在聞喜也。惜不起樂顧諸公而語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