諌迎佛疏

轻识古籍-繁体

共 222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2-08 02:11

諌迎佛疏

臣自七月以來,切見道路流傳之言,以爲 陛下遣使外夷,遠迎佛敎,羣臣紛紛進 諫,皆斥而不納。臣始聞不信,旣知其實然,獨竊喜幸,以爲此乃 陛下聖智之開明,善端之萌蘖。羣臣之諌,雖亦出於忠愛至情,然而未能推原 陛下此念之所從起。是乃爲善之端,作聖之本,正當將順擴充,遡流求原。而乃狃於世儒崇正之說,徒爾紛爭力沮,宜乎 陛下之有所拂而不受,忽而不省矣。愚臣之見,獨異於是,乃惟恐 陛下好佛之心有所未至耳。誠使 陛下好佛之心果已眞切懇至,不徒好其名而必務得其實,不但好其末而必務求其本,則堯舜之聖可至,三代之盛可復矣。豈非天下之幸, 宗社之福哉。臣請爲陛下言其好佛之實。

陛下聰明聖知,昔者靑宮固巳播傳四海,卽位以來,偶值多故,未暇講求五帝三王神聖之道。雖或時御 經筵。儒臣進說。不過日襲故事。就文敷衍。立談之間。豈能遽有所開。? 陛下聽之。以爲聖賢之道不過如此。則亦有何可樂。故漸移志於騎射之能。縱心於遊觀之樂。葢亦無所用其聰明。施其才力。而偶託寄於此。 陛下聰明豈固遂安於是,而不知此等皆無益有損之事也哉?馳逐困憊之餘,夜氣淸明之際,固將厭倦日生,悔悟日切,而左右前後,又莫有以神聖之道爲 陛下言者,故遂遠思西方佛氏之敎,以爲其道能使人淸心絕欲,求全性命,以出離生,?。又能慈悲普愛,濟度羣生,去其苦惱,而躋之快樂。今災害日興,盜賊日熾,財力日竭,天下之民困苦已極。使誠身得佛氏之道而拯救之,豈徒息精養氣,保全性命,豈徒一身之樂?將天下萬民之困苦,亦可因是而蘇息。故遂特降 綸音,?幣遣使,不憚?萬里之遙,不愛?萬金之費,不惜?萬生靈之困斃,不厭?年往返之遲,乆遠迎學佛之徒,是葢 陛下思欲一洗舊習之非,而幡然於高明光大之業也。 陛下試以臣言反而思之, 陛下之心豈不如此乎?然則 聖知之開明,善端之萌蘖者,亦豈過爲䛕言以佞 陛下哉! 陛下好佛之心誠至,則臣請母好其名而務得其實,毋好其末而務求其本。 陛下誠欲得其實而求其本,則請毋求諸佛而求諸聖人,母求諸外夷而求諸中國。此又非臣之苟爲遊說之談以誑 陛下,臣又請得而備言之。

夫佛者,夷狄之聖人;聖人者,中國之佛也。在彼夷狄,則可用佛氏之敎,以化道愚頑;在我中國,自當用聖人之道,以參贊化育。猶行陸者必用車馬,渡海者必以舟航。今居中國而師佛敎,是猶以車馬渡海,雖使造父爲御,王良爲右,非但不能利渉,必且有沈溺之患。夫車馬本致遠之具,豈不利器乎?然而用非其地,則技無所施。 陛下若謂佛氏之道,雖不可以平治天下,或亦可以脫離一身之生?;雖不可以參贊化育,而時亦可以導羣品之囂頑。就此二說,亦復不過得吾聖人之餘緒。 陛下不信,則臣請比而論之。臣亦竊嘗學佛,最所尊信,自謂悟得其藴奧,後乃窺見聖道之大始,遂棄置其說。臣請毋言其短,言其長者。夫西方之佛,以釋迦爲最,中國之聖人,以堯舜爲最。臣請以釋迦與堯舜比而論之。夫世之最所崇慕釋迦者,莫尚於脫離生,?超然獨存於世。今佛氏之書具載始末,謂釋迦住世說法四十餘年,壽八十二歲而沒,則其壽亦誠可謂高矣。然舜年百有十歲,堯年一百二十歲,其壽比之釋迦則又高也。佛能慈悲施捨,不惜頭目腦髓,以救人之急難,則其仁愛及物,亦誠可謂至矣。然必苦行於雪山。奔走於道路,而後能有所濟。若堯舜則端拱無爲,而天下各得其所。惟克明峻德以親九族。則九族旣睦。平章百姓。則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則?民於變時雍。極而至於上下草木鳥獸。無不咸若。其仁愛及物。比之釋迦,則又至也。佛能方便說法,開悟羣迷,戒人之酒,止人之殺,去人之貪,絕人之嗔,其神通妙用,亦誠可謂大矣,然必耳提面誨而後能。若在堯舜,則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其至誠所運,自然不言而信,不動而變,無爲而成。葢!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其神化無方,而妙用無體,比之釋迦,則又大也。若乃詛呪變幻,眩怪揑妖,以欺惑愚冥,是故佛氏之所?排極詆,謂之外道邪魔,正與佛道相反者,不應好佛而乃好其所相反,求佛而乃求其所排詆者也。陛下若以堯舜旣沒。必欲求之於彼。則釋迦之亾亦巳乆矣。若謂彼中學佛之徒。能傳釋迦之道。則吾中國之大顧。豈無人能傳堯舜之道者乎。 陛下未之求耳。 陛下試求大臣之中。苟其能明堯舜之道者。日日與之推求講䆒。乃必有能明神聖之道。致 陛下於堯舜之域者矣。故臣以爲 陛下好佛之心誠至,則請母好其名而務得其實,毋好其末而務求其本。務得其實而求其本,則請毋求諸佛而求諸聖人,毋求諸夷狄而求諸中國者,果非妄爲遊說之談以誑 陛下者矣。

陛下而果能以好佛之心而好聖人,以求釋迦之誠而求諸堯舜之道,則不必渉?萬里之遙,而西方極樂只在目前,則不必縻?萬之費,斃?萬之命,歷?年之久,而一塵不動,彈指之間,可以立躋聖地,神通妙用,隨形隨足。此又非臣之謬爲大言以欺 陛下,必欲討究其說。則皆鑿鑿可證之言。孔子云、我欲仁。斯仁至矣。一日克巳復禮。而天下歸仁。孟軻云。人皆可以爲堯舜。豈欺我哉。 陛下反而思之。又試以詢之大臣。詢之羣臣。果臣言出於虛謬。則甘受欺妄之戮。

臣不知 諱忌。伏見 陛下善心之萌。不覺踊躍喜幸。輒進其將順擴充之說。惟陛下垂察,則 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萬世幸甚。臣不勝祝望懇切殞越之至。專差舍人某具疏奏上以聞。韓昌?之疏激而直,不若先生之婉而悉。人臣爲䛕言以逢君者,固不足道,乃有博忠諫之名,極力誹詆,使人君無以自容、亦臣子所不安。先生此疏、㫄引曲諭、開陳善道、?得諌君之體、當爲 國朝奏疏第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