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塔像神瑞迹

共 330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2-06 04:31

列塔像神瑞迹

余以佛化隄封三千圍内。近對小識且?南洲。斯則通計神州咸䝉聲教。神蹤遺跡閉在機初。前漢已來相從間出。劉向校書天閣。往往見有佛經。赤縣山裂水開。時時瑞像來現。或塔由地踊。或佛降因空。事緒繁委略標十數。有未見者。須顯其相云。

略列大唐育王古塔來歷

越州東三百七十里鄮縣塔者,西晉太康二年,沙門慧達感從地出,髙一尺四寸,廣七寸,露盤五層,色青似石而非,四外雕鏤,異相百千。梁武帝造木塔籠之,八王自轝巡州里,今見神瑞光聲、聖僧僃如别傳。

鄭州超化寺塔在州南百餘里,基墌遍。今寺院並古時石砌合縫甚宻鐡爲細,要。其石長八尺四靣,細要長一尺五寸,深五寸,石下並泥。塔南基出泉十餘所,徑三尺,涌而無聲。永徽中,有崑崙入泉,向下窮之,但有石柱羅列,竟不測其際。中有石塔在空,水凝而不及。冀州臨黄縣西北三十里有育王舍利寺,近爲尼住。寺,有古塔,編石爲基。從水底出塔三靣。水極深。唯西靣通行往。足有蓮藕。人畏之無敢採捕。岐州岐山南岐山縣北二十里法門寺塔在平原上。古來三十年一度開。開必感應。顯慶五年敕令僧智琮往請有瑞令開䝉。光明照燭道俗通見。乃掘出進内。龍朔二年還返故塔。其舍利如大人指節骨長二寸許。其内孔方色白光明如别圗狀。

益州成都郭下福感寺塔。本名大石寺。隋初詵律師尋其古迹欲尋其舍利。掘至泉源唯是一石見於其上。架九級木浮圗。僃有靈相。隋蜀王秀又掘之至泉。風雨至,不可及際。於?破得一片石出,乃是黳玉,今見存益州北百里洛縣城北郭下寶興寺塔。其寺本名大石,其事大同福感。益州西南百餘里晉源縣等衆寺塔略同於上。潤州江寜縣故都朱雀門西南古越城東廢長干寺内,昔西晉僧惠達感光,掘之一丈,得三石匣,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并髪爪,其髪引可三尺,放則螺旋。今有瓦塔三層,并刹佛殿,餘但榛木大蟲登基穢汚者被打,號呌驚人,或有死者。

懐州東武陟縣西七里妙樂寺塔,方基十五歩,幷以石編之,石長五尺,闊三寸已下,極細宻,古老傳云:其塔基從泉上涌出。

?州城東三里有土塔,周朝育王寺,今廢,唯有遺基,上以舍覆,四畔墻匝,時見光明,公私士女往來。

青州臨淄城中有阿育王寺,其形像露盤,在深林巨?下。昔石趙時,佛圗澄知之,令往取,入地二十餘丈獲之。

河東蒲坂有育王寺,時出光明。姚秦時,掘得佛骨於石函銀匣中,照耀殊常。

并州子城東育王寺者,今見尼住爲净明寺,失基所在。并州榆社縣郭下育王寺小塔,見有僧住。代州城東育王塔,

洛州故都西白馬寺南一里育王塔,

甘州東百二十里刪丹縣城東弱水北土堆。古老云。育王古塔。

沙州城内廢大乗寺塔基云。是育王塔。

晉州北霍山南土堆。古老云。是育王寺塔。

揚州育王金瑞像者。吳孫皓時後園所獲。皓初蔑而穢之。腫痛遍身。太史占曰。犯大神也。皓謝之有間。因爾開信。

吳郡松江浮水石像二軀。昔西晉建興中像浮松江。有居士朱應接而出之。舉髙七尺於通玄寺視背有銘。一名惟衛。二名迦葉。

荆州長沙寺瑞像者。東晉太元初見於州城北。行人異之。試以刀擊之。乃金像也。長沙寺僧迎至寺。光上有梵書云。育王所造。梁武聞迎至都。大放光明。及梁滅迎上荆州。至今見存。歷代光瑞不可備載。如别所顯。荆州大明寺檀優填王像者。梁武帝以天監元年夢見檀像入國。乃詔募得八十人往天竺。至天監十年方還。及帝崩。元帝於江陵即位。遣迎至荆都。後静陵側立寺。因以安之。揚州長干寺阿育王像者。東晉咸和中。丹陽尹髙悝見張侯浦有光。使人尋之。得一金像。無光趺。載像至長干巷口。牛不復行。因縱之。乃徑?長干寺。後數年。東海人於海獲銅趺浮水上。因送像所。果同。後四十年。南海獲銅光於海下。乃送像所。宛然符合。自晉宋齊梁陳隋唐七代。無不入内供養。光瑞如别。今在京師大興善寺。模冩殷矣。真身在廬山峯頂寺

涼州南百里崖中泥塑行像者。昔沮渠蒙遜王有涼土專弘福事。於此崖中大造形像。千變萬化驚人眩目。有土聖僧可如人等。常自經行無時暫捨。遥見便行。人至便止。觀其靣貌如行之狀。有羅土於地者。後人看足跡納納。今見如此。

襄州檀溪寺金像行者。東晉寜康中沙門釋道安之所造也。及成就已。乃行至萬山。明迎返寺。其夕又出至寺門。至山蹋石現一足相。周武滅法,鎮副長孫哲志性兇麤,先欲除毁。令百人以索繫頸,挽之不動。哲大怒,乃至加五百人,方倒震地。哲喜落馬,尋卒。當毁像時,於腋下倒垂衣内銘云。此像三周甲午當滅。勘以長曆大畧符焉。其所蹈石在本寺。今名啓法。

涼州西番禾縣瑞石像者。元魏太延中。沙門劉薩訶行至番禾東北。望御谷山而禮曰。此山中有佛像出者。若相不具國亂人苦。經八十七載。正光年初風雨震山。挺出石像。長一丈八尺。形相端嚴唯無其首。登即命造隨安隨落。魏道陵遲分東西矣。後四十年。州東七里澗内獲石佛首。即以安之。恰然符合。周保定中像首又落。隋初還復立瑞像寺。煬帝西征過之。改爲感通寺。今圗冩多依量模准。

京師崇義寺石影像者。形長八寸徑五寸。八楞紫石英色。梁武太清中。有僧從外國將來。遇亂安廬山像頂上。隋煬在蕃鎮江陽。見别記。往求得之。及登儲貳。送於曲池日嚴寺。寺廢入崇義寺。京師道俗咸就見之。往往不同。見佛見神。山林幢蓋者。前後異等。貞觀十年。敕迎入内

坊州玉華宫。鐵礦瑞像者。周武滅法。有姜明者。督事夜行。每見山上光明。旦往尋之。有臥石狀如像。便斵掘四邉。乃是鐵礦。不可傷損。舉身三丈。谷中有趺。乃共村人拗舉。忽然下流。徑?趺孔。卓然特立。以狀聞奏。時天元嗣曆。改元大像。敇其處爲大像寺。因開佛法。隋初改爲顯濟寺。

太宗在宫時往禮謁。莊嚴修飾。在宫東三十里大苑内。永徽中改宫立寺。隂闇之夕毎放光明。

襄州峴山華巖寺盧舍那瑞像者。本是周朝古像。法滅藏之得存。每有凶相。以涕出爲期。隋文將崩。一鼻涕出。沾汚于懐。金薄剝起。雖後修飾望還如涕。貞觀末年四月内連涕不止。塗汚胷懐方可尺許。

太宗?遐,方驗先兆。至六月内,涕又流出,合境同懼。至七月,洪水汎溢,入城郭,深丈餘,今見在。

陳朝重雲殿飛入海者。此殿梁武所立,中安像設,並是珍寶。梁謝陳登武帝旣崩,須葬具,欲取殿中珠帳。人力既豐,四靣齊至,忽見雲氣圍繞,大雨滂注,雷電震擊,百工奔走。又見火列空中,布燄相屬,重雲大殿,其中佛像一切上騰,煙火相扶,欻然東逝,傾國上朢,絕目方止。雨晴即日,惟礎在焉。月餘,有人東州來,是日見殿乗空入海,今望海者時往見之。元魏洛京永寜塔,天震東海,其事畧同。

江州廬山文 師利瑞像者。昔晉名臣陶侃建旟南海。有漁人見海濵有光。白侃令尋之。俄見金像陵波?船接銘。乃育王所造文 也。送往武昌寒溪寺。後遷荆州。迎像上船。船即沒水。逺法師迎入廬山。一無有礙。今在山東林重閣。

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上有佛跡十二枚,皆長三尺,闊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魚文,在佛堂北十五步,見有僧住。

循州東北興寜縣靈龕寺北石上佛跡三十餘,大者長五尺已下。

京師大興善寺大有靈瑞佛像、佛骨、佛齒等。撫州顯慶年中,有潭州行像,自移來州東二十里山中,道現兩迹,長三尺,相去五百餘歩。初不知其來,有人尋山見怪,遍告逺近,将移就寺不動。刺史已下,官人酷旱,歩至像所,請還州寺。三人捧之至州,隨行雲布,當夜大澍,遂以有年。今在撫州。

隋時蔣州興皇寺佛殿被焚中丈六銅像,正當棟下,及火發棟墜,像自移南五六尺許,形得安全。四靣瓦土灰炭,去像五六尺,曽不塵玷。唐武徳初,於泰皇寺重被焚燼,金色宛然,玉毫無毁。今在白馬寺,鳥雀所不侵陵。簡州三學山寺有佛跡,每夜神燈在空,逺見近滅,至六齋夜,其燈則多。

坊州玉華寺東北慈烏川,武徳年中,居人郝辯者,素有信向,每見鹿羣常居山側,異之,遂掘其處,得石像一軀,髙丈四五,乃移出在州中家内,其相大同玉華寺東者。古老傳云:迦葉佛時,此山所藏者四十餘軀,今有二現,餘猶未出。

邢州沙河縣四靣銅佛者,長四尺許。隋初有人入山,見僧守護此像,因請供養。失僧所在,其人欲負將出而不動。諸處人聞,助曵亦然。沙河寺僧聞之,試引輒行至寺。後人於寺側獲金一塊,上有一烏形,銘曰:擬鍍四靣。佛因度之,佛形上遍是烏影。隋後主聞有瑞迹,遣工冶鑄效之,鑄卒不成。終有?少,經二百日乃止。今在寺中。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