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蒙德里安

0获赞0粉丝0关注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
简介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自称“新造型主义”,又称“几何形体派”。
影视作品
玻璃杯里的白玫瑰
构成A
皮特·蒙德里安的《构成A》这幅画的构成要素非常简单,有三原色:红、黄、蓝,有非彩色黑、灰、白以及横竖直线和矩形,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色彩。三原色是色彩中最基本的色相,由它们可以生发出无限丰富、色彩缤纷的色彩世界。黑白灰显示了画面的深度和亮度,二者同三原色的搭配造成画面丰富、明亮的视觉效果。除了垂直线、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直线是最纯粹、简化的线条,直线造成了画面的规整感和秩序感,使画面充满了灵动和生气。纯而不失丰富,简洁而富于变化,概括而富于内涵。巧妙地分割与组合,使画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直角、三原色、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组合,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这一组合也蕴含着某种音乐与建筑的韵律感。
红、白、蓝的菱形画
这种纯粹的客观抽象正是蒙德里安的独特之处,他把这种风格发展到了极端。1917年,蒙德里安与另外两名画家一起组成了“荷兰风格派”社团,蒙德里安提出了“抽象艺术的首要和基本的规律是艺术的平衡”的空号,开始纯粹的抽象造型绘画的探索。从此,他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形象全部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来予以表现,因为他认为,这些纯粹的图形最能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这幅《红、白、蓝的菱形画》是一幅最能代表蒙德里安艺术思想的作品。画面把一个正方形按菱形的样式放置,通过长短不同的水平线和竖直线把画面分割成了诸多的三角形、正方和长方形以及各种不规则图形。画家进一步在这众多的图形中,填充了单纯的红、黄、蓝等原色。使画面在造型之外又增添了变化的因素。从而,蒙德里安把以前看来极为复杂的绘画语言,简化为纯粹的构图和单纯的色彩,然而整个画面看上去均衡而和谐,并且包含变化的活力和无限的延伸性。因而,这幅用简单的抽象语言所构建的图画,却包含了许多幅画都无法达到的删繁就简的特殊表现效果。总的来说,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他总是运用最单纯、最纯净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复杂的世界。他也希望这种抽象、简化而又综合的图画,能为世人广泛理解,在这些看似冷漠和单调的方格子和色彩里,散发着画家追求普遍平衡和理性和谐的努力,也让我们在纷繁的尘世中,感受到了一种简单而明快的超越。
灰色和浅棕色的组合图
百老汇爵士钢琴曲
“一战”后,蒙德里安(PietMondrian)想要通过艺术中最纯粹的形式建立一种新秩序。他在白色的画布上,用红、黄、蓝三元素组成了不同的结构。1940年,蒙德里安为了躲避“二战”,来到纽约,他的“三原色”遇上了这座城市的花花世界。百老汇是曼哈顿岛上最有名气的大道,长又宽,从北向南一路贯穿,裹挟着人声和车流,翻腾着激情和欲望,犹如时尚的爵士乐。在这里,蒙德里安爱上了爵士乐。乐曲的节奏变得调皮,旋律会被打断,变成一段段碎片式的即兴组合。在《百老汇爵士钢琴曲》中,依然是红、黄、蓝的组合,但画面却汹涌着律动感——看似充满随机,而制造着这种随机的规则与动机却呈现出不可撼动的力量感。画面上纵横交错的线条,似乎是曼哈顿交错的街道,它们与百老汇交汇又离散;一个个小小的色块,恰似闪烁不定、不止不歇的灯火,它们是穿行在街道里的车辆,又是大楼招牌霓虹——明亮又跳跃,永不熄灭,永不停顿……这是爵士乐,也是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钢琴曲》,更是纽约这座城市。
红蓝黄构图Ⅱ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查看更多

时光轴

里程碑1
LOG0
2023
2023-07
轻识收录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