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城乡中史村
认领
关注
0
粉丝
地名由来:明朝史姓到此开荒种地,后繁衍形成两个村庄,即北史村(现在前、后史村的前身)、南史村(也叫塔史村,现在前、后塔子的前身),后南、北史村的人迁居
知识
简介
地名由来:明朝史姓到此开荒种地,后繁衍形成两个村庄,即北史村(现在前、后史村的前身)、南史村(也叫塔史村,现在前、后塔子的前身),后南、北史村的人迁居两村之间定居,形成村庄,叫中史村。再后,北史村分为前、后史村,南史村分为前、后塔子。中史村分为中史村、谷拖。 南城乡中史村位于磁县城西北丘陵区,东距邯...
更多
主体信息
代码前6位
130473
分类代码
220
区划代码
130473203221
地名
中史村
城乡分类
村庄
所属地区
南城乡
行政级别
村
车牌代码
冀D
邮政编码
056500
长途区号
0310
时光轴
里程碑
1
LOG
0
2023
09-30
轻识收录
打卡
我要打卡
我要打卡
评价
0.0
(满分 10 分)
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视频
评价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
推荐
南城乡中史村
地名由来:明朝史姓到此开荒种地,后繁衍形成两个村庄,即北史村(现在前、后史村的前身)、南史村(也叫塔
南城乡后史村
磁县南城乡后史村位于磁县城西北丘陵区,东距邯郸9公里,毗邻邯郸绕城高速史村上道口,位于邯郸环城西路外
南城乡后史村
磁县南城乡后史村位于磁县城西北丘陵区,东距邯郸9公里,毗邻邯郸绕城高速史村上道口,位于邯郸环城西路外围,交通不便。全村554人,142户。耕地面积1774亩,党员29人,两委干部共计5人,其中支委3人
南城乡中南城村
中南城位于南城乡政府西部0.5公里处,南水北调工程穿村而过。全村共有302户,1168人,党员54人
南城乡中北城村
中北城村位于南城乡政府西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217户,945人,耕地面积2780亩,两委干部6人,其
南城乡中河口村
地名由来:解放前三河口为一个自然村,因此村为涧河的发源地,得名河口村,又名河头村。解放后,河口村以其
南城乡中河口村
地名由来:解放前三河口为一个自然村,因此村为涧河的发源地,得名河口村,又名河头村。解放后,河口村以其相对位置而命名为东河口、西河口、中河口三个村。南城乡中河口村位于磁县西北部,南城乡政府西北5公里处,
南城乡中北城村
中北城村位于南城乡政府西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217户,945人,耕地面积2780亩,两委干部6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3人。该村地处丘陵,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因耕地收入较低,主要以外出打工为收入来
南城乡中南城村
中南城位于南城乡政府西部0.5公里处,南水北调工程穿村而过。全村共有302户,1168人,党员54人。耕地面积2184亩,两委干部6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3人。该村地处平原丘陵,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
南城乡北城村
地名由来:相传,明洪武年间,从武安花盆峧迁来孔氏兄弟俩,在九河湾建村,后因河水改道,居住不定,生活困难,南边有村南城,谐音“难成”,于是反其意起名“必成”,沿用中改写成北城。后人口增多,按其地理位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