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卫贤镇于营村
认领
关注
0
粉丝
地名由来:北宋时此处为兵营之地,于姓首迁居于此处,故起名于家营。后简称于营。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于营村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于营
知识
简介
地名由来:北宋时此处为兵营之地,于姓首迁居于此处,故起名于家营。后简称于营。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于营村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于营村位于卫贤镇正北,与裴营村接壤,全村共有耕地1903亩,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31户,人口1543人。党员43名,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
更多
主体信息
代码前6位
410621
分类代码
220
区划代码
410621107240
地名
于营村
城乡分类
村庄
所属地区
卫贤镇
行政级别
村
车牌代码
豫F
邮政编码
456600
长途区号
0392
时光轴
里程碑
1
LOG
0
2023
2023-09
轻识收录
打卡
我要打卡
我要打卡
评价
0.0
(满分 10 分)
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视频
评价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
推荐
卫贤镇于营村
地名由来:北宋时此处为兵营之地,于姓首迁居于此处,故起名于家营。后简称于营。 2021年1月,河南省
卫贤镇于村村
地名由来:该村原名古潭城,相传,三国时袁绍之子袁潭、袁尚守黎阳屯兵此处而得名。据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于姓始祖南道公携妻带四子从山西平定川南峪村迁往古潭城。后因于姓繁衍,改名于潭城,后简称于村。
卫贤镇于村村
地名由来:该村原名古潭城,相传,三国时袁绍之子袁潭、袁尚守黎阳屯兵此处而得名。据明成化二十二年(14
卫贤镇卫贤村
地名由来:据《浚县志》(1801年版)记载,该村为春秋时卫地,隋唐等朝设县,宋废县为镇,明清时称“卫贤集”。卫贤村位于卫贤镇政府西,与北纸坊村接壤,全村共有耕地3350亩,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卫贤镇卫贤村
地名由来:据《浚县志》(1801年版)记载,该村为春秋时卫地,隋唐等朝设县,宋废县为镇,明清时称“卫
卫贤镇高营村
地名由来:金朝天会年间,该村亦称魏村。村南庙岗碑记有“大元大名路浚邑魏村”之名。民国年间《高氏家谱》载:“始祖本是淇县北阳村人,于宣德年间,因荒乱率长子至浚县西五十里落籍,后以族户广,将原村名改为高营
卫贤镇高营村
地名由来:金朝天会年间,该村亦称魏村。村南庙岗碑记有“大元大名路浚邑魏村”之名。民国年间《高氏家谱》
卫贤镇裴营村
地名由来:东庙岗碑记载:“大元大名路浚邑魏村”。据传,该村因居魏村(今高营)之西,故名西魏村。民国十八年(1929)《徐氏家谱序》载:“始祖徐鸾于永乐年间自南京迁至浚邑之西,鄙庄名裴家营”。相传曾因官
卫贤镇裴营村
地名由来:东庙岗碑记载:“大元大名路浚邑魏村”。据传,该村因居魏村(今高营)之西,故名西魏村。民国十
卫贤镇
地名由来:据《浚县志》(1801年版)记载,该村为春秋时卫地,隋唐等朝设县,宋废县为镇,明清时称“卫贤集”。浚县卫贤镇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县城西南部,东临小河镇,南连新镇镇,北接钜桥镇,西界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