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0粉丝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桑科榕属的常绿乔木。树皮为灰白色;嫩枝有星状毛;叶片为卵圆形,叶片的边缘有整齐锯齿;花瓣比萼片略长;退
简介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桑科榕属的常绿乔木。树皮为灰白色;嫩枝有星状毛;叶片为卵圆形,叶片的边缘有整齐锯齿;花瓣比萼片略长;退化雄蕊为花瓣状,较为短小;雄蕊比萼片稍短;子房有毛,花柱与花瓣一样齐;果实为球形,有小突起。花期7月,果期9月。由于释加牟尼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菩提树原产印度,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中国广东(沿海岛屿)(仙湖植物园(王国栋W06075)。深圳市园林、寺庙和村落常见有栽培)、广西、云南(北至景东,海拔400-630米)。菩提树喜充足的阳光,不耐寒,冬季温度低于5℃时,会受寒害而落叶,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但忌积水。繁殖方法为插扦繁殖和压条繁殖。菩提树对氢氟酸抗性强,宜作污染区的绿化树种。同时,它分枝扩展,树形高大,枝繁叶茂,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宜作庭院行道的绿化树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静思6年才修得正果,所以菩提树被称为佛教“圣树”。... 更多
形态特征
高达25米;树皮灰色;
树皮灰色;
叶革质,三角状卵形,长9-17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先端尾尖长2-5厘米,基部平截或浅心形,全缘或波状,基生叶脉3出,侧脉5-7对;叶柄纤细,有关节,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托叶卵形,先端骤尖;
榕果球形或扁球形,径1-1.5厘米,熟时红色;基生苞片3,卵圆形;总柄长4-9毫米;雄花,瘿花及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雄花少,生于榕果近孔口,无梗,花被2-3裂,内卷,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3-4裂,花柱短,柱头膨大,2裂;雌花无梗,花被片4,宽披针形,子房光滑,球形,红褐色,花柱纤细,柱头窄;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属栽培,但喜马拉雅山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海拔
400-630m;
物候期
花期3-4月,果期5-6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Ficus religiosa L.
中文名
菩提树(pú tí shù)
文献
Sp. Pl. 2: 1059 (1753)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Rosales -蔷薇目(qiáng wēi mù)
Moraceae桑科(sāng kē)
Ficus-榕属(róng shǔ)

时光轴

里程碑1
LOG2
2023
2023-11
轻识收录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