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葛(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 (Willdenow) Maesen & S. M. Almeida ex Sanjappa & Predeep),豆科葛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根较粗,嫩白色,有须毛,表面光滑;叶子较小,深绿色,成熟时退落,呈椭圆形;花朵较小,呈蝴蝶状,表面有小绒毛,淡紫色;种子呈圆球形,黑褐色,外皮较硬;花期4-8月,果期8-10月。葛的名称最早在《诗经》里出现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葛的原产地是在中国,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几乎遍及全国,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亦有分布,多生长于温暖、潮湿的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中。葛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有一定的耐寒耐旱能力,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佳。 《本草纲目》记载“葛,味甘,性平,无毒,主治小儿腹泻,葛根是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解酒毒。”葛藤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尧舜时期,人们已经利用葛藤纤维制麻织布,经济价值较高。《葛覃》写道“葛葛之覃兮,葛蕞累之,萋萋二黄鸟于飞,集于灌木。”描绘了女性劳作画面,青碧如染的葛藤蔓延柏川谷,表达了葛古来便是农物的特性。
形态特征
株
长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
茎
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
叶
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叶3裂,稀全缘,顶生小叶宽卵形或斜卵形,长7-15(-19)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被黄褐色茸毛;
花
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中部以上有较密集的花;花序轴的节上聚生2-3花;苞片线形至披针形,远长于小苞片;花萼钟形,长0.8-1厘米,被黄褐色柔毛,裂片披针形,渐尖,比萼筒略长;花冠长1-1.2厘米;紫色,旗瓣倒卵形,基部有2耳及一黄色硬痂状附属体,具短瓣柄,翼瓣镰状,较龙骨瓣为窄,基部有线形、向下的耳,龙骨瓣镰状长圆形,与翼瓣近等长,基部有极小、急尖的耳;对旗瓣的1枚雄蕊仅上部离生;子房线形,被毛;
果
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0.8-1.1厘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日本、越南、老挝、泰国和菲律宾;
生境
旷野灌丛中或山地疏林下;
物候期
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 (Ohwi) Maesen & S. M. Almeida
中文名
葛
文献
J. Bombay Nat. Hist. Soc. 85 (1): 234 (1988)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Fabales -豆目(dòu mù)
科
Fabaceae豆科(dòu kē)
属
Pueraria-葛属(gé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