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摆竹(Indosasa shibataeoides McClure)是禾本科、大节竹属植物体木质化竹类植物,竿高达15米,但常见者生长较矮小,老竿渐转为绿黄色或黄色,并常具不规则的褐紫色斑点或斑纹;小竹的竿环常甚隆起,高于箨环,大竹的竿环仅微隆起;箨鞘脱落性,背面淡桔红色、淡紫色或黄色,为箨片基部向外延伸而成,无箨耳和繸毛;箨舌微隆起或作山峰状隆起,叶鞘紫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两面无毛,下表面呈粉绿色,小横脉明显。花枝通常无叶;假小穗单生或2枚着生于具花小枝之各节,形粗大,狭纺锤形,苞片较颖为薄;小穗含小花;外稃先端钝,但具小尖头,背部圆拱,无毛而有光泽,内稃较窄较短,花药黄色,子房、花柱均无毛。4月笋期,6-7月开花。分布于中国湖南南部、广东及广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区。在广西灵川,多生于常绿阔叶林内,组成第二层林木,耐阴性强,阳光下栽培则常生长不良。摆竹竹材宜整竿使用,笋可供食用。(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更多
形态特征
株
高约2毫米,先端具白色短纤毛;箨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基部常缢缩,绿色,具紫色脉纹;
茎
秆高达15米,径10厘米,通常较矮小,中部节间长40-50厘米,新秆深绿色,无毛,节下具白粉;老秆绿黄或黄色,常具褐紫色斑点或斑纹,小竹秆环常甚隆起,高于箨环,大竹秆环微隆起,杆中部每节分枝3,枝开展;
生态习性
生境
在广西灵川,摆竹山组成大面积竹林,竿高达15米,径粗10厘米,多常绿阔叶林内,组成第二层林木,耐阴性强,阳光下栽培则常生长不良;
海拔
300-1200m;
物候期
花期6-7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Indosasa shibataeoides McClure
中文名
摆竹(bǎi zhú)
文献
Lingnan Univ. Sci. Bull. 9: 32 (1940)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Poales -禾本目(hé běn mù)
科
Poaceae禾本科(hé běn kē)
属
Indosasa-大节竹属(dà jié zhú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