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J. Ellis),茜草科栀子属灌木植物,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叶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花芳香,单朵生于枝顶;果卵形、近球形或椭圆形,黄色或橙红色;种子多数,近圆形而稍有棱角;花期3~7月,果期5月~翌年2月。在《本草纲目》中,栀子被称为“巵子”,“巵”同“卮”,它的果子像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卮”,因此古人就顺势给它叫“栀子”。栀子原产于中国,现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等地;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能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胃中热气等症,在《名医别录》和《本草新编》中有记载。栀子花可用于制作茶饮饮用,可与面粉和油调匀制作糕点食用。南方的栀子春芽秀美翠绿,夏花素洁芬芳,也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它的果实中含有的藏红花酸可染黄的布料。《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 更多
形态特征
株
高达3米;
叶
叶对生或3枚轮生,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侧脉8-15对;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
花
花芳香,单朵生于枝顶,萼筒宿存;花冠白或乳黄色,高脚碟状;
果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或橙红色,长1.5-7厘米,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宿存萼裂片长达4厘米,宽6毫米;种子多数,近圆形;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生境
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
物候期
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J. Ellis
中文名
栀子(zhī zi)
文献
Philos. Trans. 51: 935 (1761)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Gentianales -龙胆目(lóng dǎn mù)
科
Rubiaceae茜草科(qiàn cǎo kē)
属
Gardenia-栀子属(zhī zi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