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竹叶蕨(Taenitis blechnoides (Willd.) Sw.)是凤尾蕨科、竹叶蕨属植物。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横走,粗约4-5毫米,密被暗栗色长针状厚鳞片。叶远生;叶柄长30-40厘米,粗约3毫米,上部禾秆色,基部带褐色;叶片长圆状卵形,长达40厘米,竟22-25厘米,一回奇数羽状;羽片3-5对,基部近对生。叶脉网状,在中脉与叶缘间形?成2-3行不具内藏小脉的狭长多(6)边形的网眼。叶近革质,干后上面浓绿色,下面灰绿色,通体光滑。孢子囊羣线形,宽1毫米,连续或少有中断的,位于中脉与叶缘之间,或稍近叶缘,隔丝多数,纺锤状,棕红色。分布于中国(海南岛)、玻里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印度支那至踢兰及印度等地。生长在海拔600米的林下或溪边湿石上。竹叶蕨叶形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竹叶蕨有着特殊的区系分布,在中国为单种科,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概述图参考来源:)... 更多
形态特征
株
植株高达1米;
茎
根茎横走,径4-5毫米,密被暗栗色长针状厚鳞片;
叶
叶疏生;叶柄长30-50厘米,径约3毫米,上部禾秆色,基部带褐色,有光泽,基部被鳞片,余无毛;叶片长圆状卵形,长达40厘米,宽22-25厘米,一回奇数羽状;羽片3-5对,基部的近对生,上部互生,相距5-6厘米,斜上,几无柄,披针形,长23-28厘米,宽2.4-3.2厘米,基部楔形,全缘,多少波状,具下延软骨质边缘,形成长约2毫米窄翅,达叶轴,顶生羽片与侧生羽片相似;叶脉网状,在中脉与叶缘间形成2-3行窄长多边形网眼,无内藏小脉;叶近革质,干后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无毛;
果
孢子囊群线形,宽1毫米,连续,稀中断,位于中脉与叶缘之间,隔丝多数,坊锤状,红棕色;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玻里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印度支那至踢兰及印度等地;
生境
林下或溪边湿石上;
海拔
600m;
主体信息
拉丁名
Taenitis blechnoides (Willd.) Sw.
中文名
竹叶蕨(zhú yè jué)
文献
Syn. Fil. 24, 220(1806)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Pteridophyta -蕨类植物门(jué lèi zhí wù mén)
纲
Equisetopsida-木贼纲(mù zéi gāng)
目
Polypodiales -水龙骨目(shuǐ lóng gǔ mù)
科
Pteridaceae凤尾蕨科(fèng wěi jué kē)
属
Taenitis-竹叶蕨属(zhú yè jué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